結合AI和SDGs!丹鳳高中引進相關課程:讓科技回應世界、讓教育成就未來
善科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呂海銘、執行長蕭秀琴、校長姜禮德、主任宋怡慧、授課教師洪崇峻。圖/宋怡慧提供
跨域學習迴應時代挑戰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數位轉型浪潮下,教育的使命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在於培養兼具專業能力與社會責任的青年。丹鳳高中自114學年度第一學期起,於自主學習時間引進由財團法人善科教育基金會、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與臺灣師範大學合作開發的「跨域解題——AI應用於環境永續」微課程,期望透過「AI × SDGs」的結合,帶領學生探索未來核心素養。
師大專業團隊跨域研發課程
課程由臺師大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教授與電機工程學系賴以威副教授領軍,集結近20位專業師資,歷時數月共同研發完成。設計以AI爲核心(佔2/3)、SDGs爲引導(佔1/3),不僅訓練學生人工智慧的數據分析與問題建模,更強調科技必須呼應環境倫理與社會責任,讓「會用科技」與「善用科技」並行不悖。
善科基金會陪伴 啓發學生行動力
丹鳳高中首場課程於9月11日舉行,由博士生洪崇峻帶領近四十位學生展開跨域探索,善科教育基金會執行長蕭秀琴、副執行長呂海銘亦親臨陪伴與指導。課堂中,學生踊躍提問並反思:「原來AI不只是冷冰冰的程式,它也能成爲守護地球的力量。」授課教師洪崇峻博士生觀察到,學生展現極大專注與好奇心,「他們意識到科技不僅追求效率,更能爲永續發展服務,這樣的學習帶來的不只是成就感,更是一種行動力。」
教育願景 培養懂科技更懂責任的未來接班人
校長姜禮德表示,引進「AI × SDGs」課程,是希望學生能在自主學習時光裡接觸全球最重要的議題與最先進的科技工具,「這不只是知識的學習,更是視野的開展與責任的培養。」圖書館主任宋怡慧也強調,圖書館不僅是閱讀場域,更能成爲孕育未來素養的搖籃,「在這裡,學生播下科技與永續的種子,未來必將在心中發芽茁壯。」
展望未來 跨域素養培養全球公民
未來,丹鳳高中將持續攜手師大專業團隊與善科基金會資源,深化「AI×SDGs」的教學實踐,並推廣更多跨域課程,讓學生把知識化爲能力,把夢想化爲行動,培養具備全球視野與永續責任感的下一代公民。
善科教育基金會副執行長呂海銘、執行長蕭秀琴、校長姜禮德、主任宋怡慧、授課教師洪崇峻。圖/宋怡慧提供
學生於課程教室與教師互動交流。圖/宋怡慧提供
學生於課程教室與教師互動交流。圖/宋怡慧提供
姜禮德校長頒發感謝狀給蕭秀琴執行長、講師洪崇峻博士生。圖/宋怡慧提供
姜禮德校長頒發感謝狀給蕭秀琴執行長、講師洪崇峻博士生。圖/宋怡慧提供
活動互動交流活潑有趣。圖/宋怡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