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軌國際 壽險業掀發債潮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現金增資部分主要看股東的能力,觀察近年來壽險發債部分也有增加,發債可以計入第二類資本,對於強化公司的體質也有幫助。
從壽險業2024年實際籌資金額觀察,包含增資312.91億元、發債1,867.9億元,合計達2,180.81億元,超過2023年的1,235.3億元,並首度超越2,000億元大關,創下歷史新高。
今年以來至8月19日,已覈准發債金額1,566.4億元,加上現增70億元,合計籌資金額達1,636.4億元,有機會追上歷史紀錄。
金管會統計,近幾年產險、壽險現金增資與發債金額,2022年壽險現增六家、587億元,2023年三家、125.3億元,2024年五家、312.91億元,今年至8月19日,則爲一家、70億元。
壽險發債部分,2022年未有發債、2023年爲六家1,110億元、2024年1,867.9億元,今年至8月19日,已覈准六家1,566.4億元、已發行金額765.9億元。產險則是自2022年至今年8月19日皆無發債情形。
觀察壽險今年最大籌資管道仍是來自發債,包含富邦、南山、新光、臺灣、三商美邦、全球等壽險公司,但並不是每家董事會通過發債額度後,就立刻向保險局申請,依保險局統計,實際申請覈准的發債額度爲1,566.4億元,至19日止實際已發債765.9億元。
產險現增的部分,2022年爲六家985億元、2023年爲七家530.9億元、2024年爲兩家47.7億元,今年至8月19日,並沒有產險現增。
分析原因,主要是產險業在度過防疫險風波後,財務回到平穩,增資需求下降,去年僅兩家現增共47.7億元,主要是兆豐產與法巴產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