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市尋找風格錨點,“基金買手”敏銳挖掘特色產品

多元資產配置時代下,以基金中基金(FOF)、投顧爲代表的專業投資者逐步承擔起發掘特色化、差異化產品的重任。在今年以來的結構性行情背景下,這些“基金買手”加大挖掘力度,尤其是在主動權益基金方面增配了諸多特色化產品。無論是諾安多策略C、中信保誠多策略C等績優量化產品,還是富國滬港深業績驅動A、財通資管數字經濟C等熱門主題產品,都收穫了多隻FOF的關注和增持。

業內人士表示,多資產組合通過挖掘策略透明、風格穩定的權益產品,有助於在結構性行情中追求確定性收益。隨着行業對於組合管理的本質加深理解,多資產組合更加追求風格穩定、投資邏輯與框架明確、業績歸因清晰的主動權益產品,以更好實現資產配置的目的。

特色化產品獲FOF青睞

今年以來,國內市場流動性顯著提升,給主動量化產品提供了大施拳腳的機會,FOF產品敏銳地捕捉到了這樣的趨勢。

Wind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知名量化基金經理楊夢管理的博道成長智航C、劉瑋明管理的博道久航C、王海暢和孔憲政共同管理的諾安多策略C、馬芳和姚加紅共同管理的國金量化多因子C、江峰管理的中信保誠多策略C等多隻知名量化產品都獲得了FOF的踊躍增持,截至二季度末,均有超10只FOF重倉上述產品。

截至8月6日,採取小微盤策略的諾安多策略C二季度以來的回報率高達40%以上,中信保誠多策略C、國金量化多因子C、博道成長智航C、博道久航C的回報率均在20%左右。

以博道成長智航C爲例,二季度FOF增持該基金超8000萬份,合計持倉市值超1.4億元,平安養老2035、華夏聚銳優選三個月持有、民生加銀康寧平衡養老(FOF)、民生加銀優享6個月定開增持該基金都在1000萬份以上。

除績優量化產品外,FOF也在積極挖掘其它風格顯著的特色化主動選股產品,港股、科技、紅利、黃金股、金融、地產等熱門主題均有涉及。

例如,富國滬港深業績驅動A、財通資管數字經濟C、金鷹科技創新A、博道盛彥C、易方達港股通紅利A、前海開源金銀珠寶C、廣發價值核心C、富國穩健增長A、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C等特色產品在二季度都獲得了FOF的增持。二季度以來,財通資管數字經濟C、華泰柏瑞新金融地產C回報率都在20%以上。

多資產策略捕捉結構性機會

平安基金FOF投資部高級基金經理齊愛軍介紹,目前FOF、投顧等多資產組合對於主動權益基金的需求和定位,一方面是通過篩選長期業績穩健、有穩定超額收益的全市場主動選股基金,作爲底倉配置;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策略透明、風格穩定的權益基金,實現精準風險暴露,在結構性行情中追求確定性收益。

尤其是在挖掘主動量化產品和行業主題產品等銳度產品方面,齊愛軍表示,多資產策略具有顯著的優勢。

“多資產策略通過分散投資於股票、債券、商品等低相關的資產多元化配置,可以優化風險收益比,降低組合波動性,行業主題基金具有高波動性,可以將這些高銳度工具轉化爲可持續的收益來源,同時也爲多資產策略貢獻相關性低的收益來源。”齊愛軍表示。

盈米基金東方金匠投顧團隊表示,量化基金依賴複雜模型,策略理解難度較高,而行業主題產品具有高貝塔屬性,短期波動劇烈,擇時難度高,個人投資者很容易“追漲殺跌”。因此,個人投資者配置這類銳度產品可能需要有較強的風險承受能力、較長的投資期限以及對策略有深度的認知。如果個人投資者缺乏相關經驗和專業知識,通過多資產組合等專業渠道參與或能更好地實現資產配置和風險控制。

從更加長遠的角度看,興證全球多元資產配置團隊認爲,FOF基金經理應儘量選擇長期具有可持續盈利模式的基金,並且基金經理的風格是穩定的、邏輯是自洽的、盈利模式是清晰而可理解的,通過組合的方式,力爭給投資者提供波動率更低,投資體驗更優的產品。

“一些好的基金產品有時候回撤可能很大,比如我們定位的高成長型基金經理,他管理的基金可能波動比較大,這是我們可以接受的,因爲最後我們會通過分散配置基金的方式,儘量控制組合整體的回撤和波動。所以我們對FOF有回撤要求,但是對自己選擇的基金沒有特殊的回撤要求。”興證全球多元資產配置團隊表示。

風格穩定產品更受青睞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部分績優的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受多方因素影響,陸續離開了公募行業,FOF對於他們此前管理的產品也有相應的贖回動作。例如,周海棟今年3月卸任華商甄選回報的基金經理,二季度FOF減持該基金的幅度超5000萬份。

爲適應這樣的行業趨勢變化,華南某公募人士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FOF、投顧等多資產策略在選擇產品時會更加看重基金公司平臺的作用,重點考察公司內部的投研文化、投研協同機制、金融科技手段的運用程度以及基金公司內部對於投資條線的考覈管理等,以選出確定性更高的產品。

特別是對於主動權益基金的選擇標準,在齊愛軍看來,需要從傳統的業績導向轉向更全面、動態的風險收益評估體系,在策略清晰度與穩定性方面、策略的市場適應性和市場容量方面、在特定行業和主題投資是否有超額能力、團隊和平臺體系化等方面做出調整。

“今年以來,A股結構性行情顯著,人工智能、機器人、創新藥、新消費等板塊表現活躍,風格層面小微盤漲幅領先。在此背景下,FOF、投顧等多資產組合通過配置風格清晰的行業主題產品,從選基金經理轉向選策略,按需組合,自主構建資產配置框架,可以降低對單一基金經理的依賴。”齊愛軍表示。

盈米基金東方金匠投顧團隊提到,近年來,投顧組合對於主動權益基金的偏好和認知有較大轉變:從選擇“明星基金經理”到選擇策略更加透明、更加實用的量化或主題產品;從依賴基金經理“短期擇時和選股”能力,到更傾向於用工具化產品進行“長期資產配置”;從關注“收益排名”到更加註重“回撤管理”,這些都反映出投顧機構決策框架的進化以及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

部分業內人士坦言,其實過去行業對多資產組合本身的理解並不到位,陷入了業績比拼的“怪圈”當中。實際上,多資產組合更重要的是把控好收益背後的風險敞口。隨着行業對於組合管理的本質加深理解,多資產組合對於主動權益基金的需求就不再是業績銳度,而是風格穩定、投資邏輯與框架明確、業績歸因清晰等,這樣才能讓管理人更好實現資產配置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