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 陸智庫:成績遠超所有人預期
解讀《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大陸智庫:成績遠超所有人預期。(圖:shutterstock)
今天(5月12日)下午3時,《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發佈,雙方一致同意在14日之前各取消91%關稅,暫緩24%關稅,累計降幅達115%。大陸知名智庫、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團隊(王文、蔡彤娟、徐天啓、申宇婧、敦志剛、魯東紅)第一時間對此進行解讀,認爲這是遠超所有人預期的中美關稅談判成績,也是2025年美國發動關稅戰以來,全球最重要的一次緊張化解與談判突破,體現了中美兩國決策層在最壞情景發生前扭轉全球政治、經濟、貿易局勢繼續惡化的大國責任感,更意味着川普2.0關稅戰陰霾後透出難得的一縷陽光,讓世界重新燃起對全球化持續推進的希望。
川普2.0以來,美國政府單方面對全球加徵所謂「對等關稅」,其中對中國總計加徵三輪5次關稅。本次會談前,美對華關稅普遍上升至145%,特定商品稅率甚至升至245%,導致中美之間貨物貿易停滯。
本次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意味着美國大幅取消了川普2.0以來對華加徵的單邊關稅,對華關稅回到2025年3月初的水平,並且雙方將在90天內將關稅維持在可以進行正常貿易往來的水平,極大緩解全球供應鏈中斷和貿易停滯風險。正如CNN、CNBC、路透等西方頂級媒體所評論的,中美「實現了重大貿易突破」,且符合全球期待。
作爲全球經濟總量佔比超40%、貿易規模佔全球近30%的核心引擎,中美日內瓦經貿談判的重大進展充分彰顯了作爲全球最大兩個經濟體的戰略遠見與責任擔當,更是中國維護多邊貿易體系、推動全球經濟治理改革的關鍵舉措。
此次日內瓦會談以「相互開放、持續溝通、合作共贏」爲原則,通過分階段關稅調整與制度性協商機制的構建,不僅有效化解了單邊主義造成的經貿摩擦,更開創了大國競爭背景下管控分歧、拓展利益交匯點的有效路徑,表明中美兩國在解決經貿摩擦、推動長期、可持續雙邊關係發展方面的戰略能力與決心。
此次聯合聲明達成的階段性共識,是兩國在百年變局疊加全球經濟復甦乏力的背景下,以務實姿態校準競合關係的戰術性調整,但這一成果絕不意味着中美結構性矛盾的實質消解,也不預示大國博弈邏輯的根本改變,更不意味着中美兩國未來不會出現摩擦與嚴重分歧。當前達成的「24%關稅暫停、10%保留」的彈性安排,既折射出美國應對通膨升高、債務攀升等經濟困局的現實需求,也凸顯中國在保持戰略定力基礎上維護產業鏈安全的底線思維。
審視當前戰略態勢,中國第一季GDP同比增長5.4%,增速高於去年全國5%的增速,也高於去年第一季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美國當前3.2%的頑固通膨與36.7兆美元國債形成的「債務—通膨螺旋」,已迫使美聯準會在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中陷入「三元悖論」困局。當前協議窗口期恰逢全球政治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關鍵節點,中國在堅守相互尊重底線的前提下推進制度型開放,既是對「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以鬥爭求合作」辯證思維的實踐詮釋,更是對多極秩序構建中大國責任的時代迴應。
中美此次達成聯合聲明,比2018年兩國就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的時間大幅度縮短,且更加富有成效,充分說明現階段中美在雙邊經貿問題上至少存有一定的談判空間,兩國的經貿關係不至於完全脫鉤。但是,此次超預期的談判不是美國在發動此輪「關稅戰」之前所預想到的,是中國在面對美國政府關稅施壓的情況下,不懼怕、不妥協、頂住壓力,積極開展對美關稅鬥爭而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可見,面對美國的遏制打壓,「敢於鬥爭、善於鬥爭、以鬥爭求合作」、「鬥而不破」依然是中國在處理對美關係時所需長期堅持的原則。
對中國來說,與美國保持相互尊重、和平相處、合作共贏的互動原則,是長期以來不變的對美政策基石。
相比於8年前川普1.0時代,中國對美的「纏鬥」經驗與能力都在上升。中國更適應、更善於應對當下川普2.0時代的對華戰略競爭節奏與招式。例如,中方在此次關稅博弈中採取對七類中重稀土實施出口管制的非關稅反制措施,給予美國軍工產業致命一擊,展現了中國應對關稅戰的前瞻性、戰略性佈局,以「關稅+非關稅組合拳」的方式爲達成此次聲明贏得了戰略空間。
此次聯合聲明的達成短期內使得兩國經貿關係相對緩和,中國外貿界可以抓住此次90天的窗口期,搶抓對美出口時間。與此同時,必須要提醒投資界、經貿界的相關人士,仍應以審慎的態度對待此次聯合聲明,中美之間的博弈仍在持續,切勿心存幻想做中美關係的投機主義者。
鑑於川普1.0時代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後10天便撕毀協議的教訓,以及川普本人愈加情緒化的特質,此次中美聯合聲明的可持續性及後續經貿談判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中國應警惕後續毀約風險,牢牢把握戰略反制權,審慎推進中美談判與合作。中長期來看,仍須以長期主義的視角看待中美既有戰略競爭一面、又有務實合作的關係,積極推進外貿佈局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