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賴總統國慶談話兩岸論述 張五嶽:刺激性、敏感性訴求比較少
今天是雙十國慶大典,典禮一早由陸軍航特部CH-47吊掛國旗進場揭開序幕,表演活動最後由雷虎小組衝場結束。對於賴總統的談話,學者張五嶽指出,對北京而言刺激性、敏感性訴求比較少。(記者邱德祥/攝影)
賴總統國慶講話兩岸論述引起關注,學者張五嶽解讀,這次談話不會造成兩岸關係的大幅度緊張與或者下降,他強調今年雙十演說相較於去年就職演說、雙十演說,可能會讓北京感覺到「刺激性、敏感性訴求比較少」,主要是反映在(未提)「互不隸屬」這方面。
去年賴總統國慶談話後,共軍發動「聯合利劍—2024B」軍演、官方與官媒批判,也公佈懲治臺獨份子的名單,還有預告對臺貿易壁壘將採取進一步反制措施等,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嶽向本報形容,去年整體是文攻、武嚇、法律懲處、經貿施壓這樣「複合型的」。
至於今年的情況,張五嶽表示,北京雖然未必有高度期待,但一定會重視,因爲即將開展川習會晤(南韓APEC),且近期有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九三閱兵講話、十一招待會講話、十月廿五也會舉辦臺灣光復八十週年活動,所以會關注賴總統講話。
他分析,北京會從賴總統上臺以來的講話研判,今日講話是表達兩岸關係更加強硬立場,還是溫和立場,或者溫和當中偏向強硬立場?若是中間偏強硬立場,會是去年就職演說、雙十演說,因爲都有提到兩岸定位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最強硬的是把今年「賴十七條」當中「境外敵對勢力」放入,若爲溫和內容則爲今年元旦、今年就職一週年談話,兩岸關係份量不多。
張五嶽指出,今年雙十演說相較於去年就職演說、雙十演說,可能會讓北京感覺到「刺激性、敏感性訴求比較少」,主要是反映在(未提)「互不隸屬」這方面。北京會比較關注的是賴總統喊話停止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文件、希望北京放棄武力脅迫方式改變臺海現狀,但「這兩個講法應該是在一般預期之內」,因爲AIT、美國國務院都有觸及2758號決議問題、大陸外交部也有說帖,至於武力脅迫與臺海現狀「都是慣用字眼」。
他指出,北京最關注的應是2758號決議議題,從臺灣角度也是用一個簡單、被動方式呈現,沒有特別提到「臺灣地位未定論」、「臺灣主權地位未定論」、「互不隸屬」、「境外敵對勢力」等這些更多敏感的字眼。
張五嶽指出,北京不會因爲這篇談話就認爲足以改善兩岸關係,因爲沒有信任基礎、本來就不存期待,但也看不出兩岸關係惡化明顯而立即的可能。
他說,兩岸關係最重要下階段要看川習會晤。北京把川習對話與會晤當成是美中關係管控分歧、避免誤判最有力管道,預期川習會中北京最大目標是希望把美國原來「不支持臺獨」、臺海和平等說法,進一步提升到用「反對臺獨」來宣示,至於能否成功暫時不得而知。而如果美國總統川普對雙邊結構性問題感到不耐就會使用「臺灣牌」。
針對觀光旅遊議題,張五嶽認爲,這部分應該可以共同努力。他提出一個解套方式指出,既然大陸方面去年強調樂見大陸同胞到臺灣走走看看,且強調兩岸關係有主導權、主動權,因此宣佈開放大陸居民前往臺灣旅遊是其「操之在己」的作爲,宣佈、允不允許大陸居民到臺灣旅遊這是大陸單邊作爲,而當大陸開放之後,剩下的問題,爲了確保旅遊品質、安全、保障等議題,「小兩會」(臺旅會、海旅會)纔要談這部分。他強調,自己不覺得一定要先透過「小兩會」談判大陸才能開放赴臺旅遊,因爲這是「強他所難」。
他並指,習近平、王滬寧近期談話仍主張要推動兩岸包括人員等各式各樣交流,且未來「十五五」規劃也一定會把它當成是重點。而張五嶽說,人員交流最好是雙向才能達到效果,現在官方無法交流,剩下就只有兩種,第一是民間的學者智庫雙向交流,第二是人民即觀光旅遊。他表示,「此刻是一個還不錯的機遇」,如果雙方能掌握機遇,面對政治分歧,透過雙向人員交流,就算不能化解敵意也能增進彼此瞭解、去除不必要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