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單超低價、消費糾紛多 未法制化 外送市場3輸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前右二)、新竹市平臺外送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文萬華(前左二)、臺中市外送平臺服務產業工會理事蘇柏豪(前右一),昨天在立法院外,爲十四萬從業人員及外送產業永續發展發聲。記者黃義書/攝影
外送平臺來臺將滿13年,竟出現三單僅收入45元的超低價,以及每年近1500件的消費糾紛,全國外送產業工會昨號召外送員、店家代表要求外送員權益應入法保障,平臺與店家、消費者應迴歸合理契約秩序。
外送工會指出,外送平臺去年全產業營業額已超過1500億元,但外送員報酬卻持續下滑、店家抽成高漲、消費者額外支出增加,整體市場失衡加劇。政府多年來遲未正視平臺商的責任義務,導致「外送員愈做愈窮、店家愈來愈苦、消費者愈付愈多錢」的三輸現象。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說,司機、店家與消費者三方的權利義務未獲法制化保障,導致工作風險、報酬不透明、平臺停權濫用、店家權益模糊等問題層出不窮,甚至出現三單僅45元的超低價,以及每年近1500件的消費糾紛,外送產業法制化,真的不能再拖了。
臺中市外送平臺服務產業工會理事蘇柏豪說,6年來與平臺開過上百場會議,但平臺業者始終拒絕保障外送員的基本權益,必須透過專法明確導正,建立外送產業合理制度。
新竹市外送平臺從業人員職業工會理事長文萬華指出,外送平臺業者來臺十餘年,長期逃避企業責任,以「假承攬、真僱傭」方式運作,將所有成本外部化。爲追求更高利潤,不斷提高店家抽成、增加消費者費用,同時持續壓低外送員報酬,這正是不合理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