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川普關稅核心「不是喜好」! 口譯哥提3步驟解方:不簡單但能做到

川普手持《對外貿易障礙》宣佈新的關稅措施。(圖/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昨宣佈對全球至少180個國家與地區課徵關稅,其中對臺灣課徵的稅率高達32%,總統賴清德強調有諸多不合理之處,將向美方強力交涉。對此,北市議員、前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口譯哥」趙怡翔解讀,川普將經貿與安全分開處理,且認爲各國反擊力道有限,他也提出臺灣因應的3部曲:「大幅擴大來自美國的能源進口、共同檢討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化解對個別產業的衝擊」,透過貿易、協商改變狀況。

趙怡翔昨在臉書指出,川普此舉彰顯出2件事:「第一,徹底將安全與經貿分開處理」,近期美國防長在日本強調,美國將與印太盟友共同嚇阻中國大陸武力擴張,但安全夥伴不等同經貿合作,美國將印太地區盟友全數納入「對等關稅」清單,完全無例外。

趙怡翔續指,「川普認爲各國反擊力道有限」,如臺灣佔美國出口額約1.3%,美國卻佔臺灣出口額23.4%,臺灣即便採取貿易反擊手段,力道不但有限,可能還會引起新一波關稅,各國幾乎都一樣。

「要因應、甚至化解美國對臺灣的關稅不簡單,但確實能做到」。趙怡翔指出,首先要理解川普的關稅公式,是先計算各國所謂「對美國課徵的關稅」,再除以一半,儘管川普表示,「對美國課徵的關稅」包括關稅、匯率操縱及貿易障礙,但實際計算方式卻相當簡單,這就是各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Trade Surplus/Exports to the U.S.)。

趙怡翔續指,如此簡單的公式,代表美國應該會隨着最新統計定期更新關稅稅率,此外,川普及其團隊已展現與各國談判的意願,這都爲臺美貿易留下改善的空間與方向。

趙怡翔也提出因應川普關稅狀況的三部曲: 首先,「大幅擴大來自美國的能源進口」,臺灣每年進口天然氣近200億美元,但美國輸入僅佔1成,中油應該終止部分合約,快速發展來自美國阿拉斯加等地的天然氣採購額,每年能從美國多采購100億美元,這等同於減少約8%的關稅稅率。

第二,「共同檢討關稅及非關稅壁壘」,趙怡翔說,50至80年代臺灣經濟起飛仰賴進口替代工業化政策,以高關稅促進國內產業的發展,如今臺灣已成爲經貿大國,每年的高額出口支撐整體經濟成長,但對其他國家的貿易障礙及保護性措施依然存在,臺美應儘可能透過對話,盤點能改善的領域,全面檢討如何化解貿易壁壘,並累積合作動能。

第三,「化解對個別產業的衝擊」,趙怡翔指出,川普對臺實施32%關稅,嚴重打擊臺灣出口產業,但此關稅沒有包含投資美國的半導體產業,這也代表關鍵的產業與技術依然有個別協商的空間,部分國家如加拿大、墨西哥也有不同待遇的可能。

趙怡翔強調,臺灣在全球AI革命及高科技產業鏈扮演關鍵角色,幾乎不可能被取代,未來應把握機會,透過產業及政治管道與美國就個別產業進行溝通與討論,爭取差別性的待遇與處理。川普實施全球性的「對等關稅」勢必造成產業衝擊,且存在不合理與不公平之處,但依然要理性以對,既然川普是以公式而非個人喜好計算對各國課徵的關稅,就有機會一樣透過貿易與協商改善目前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