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後顧之憂,讓百姓更有“醫”靠
人民的幸福生活,一個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健康。醫療保障關乎人民羣衆健康福祉,是實現人民羣衆病有所醫的關鍵一環。解除全體人民的疾病醫療後顧之憂,正是建立全民醫保制度的根本目的。
“十四五”期間,全國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左右,醫保基金累計支出12.13萬億元,年均增速9.1%;過去四年,累計近200億人次享受就診醫保報銷,職工和居民住院費用目錄內基金支付比例分別穩定在80%和70%左右……這是國家醫保局近日公佈的一組數據。溫暖人心的數字背後,是健康中國戰略的不斷推進,是醫保改革的持續深化。
近年來,我國建立起全世界規模最大的醫療保障網,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梯次減負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體系日益健全,羣衆就醫用藥負擔持續大幅減輕,全民健康水平顯著提升。強化生育保險保障,推動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將符合條件的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定點,動態調整醫保藥品目錄……衆多舉措的實施,在惠民生的同時,有效促進了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
“十四五”以來,醫保基金對醫保談判新增藥品的支出大幅增加,2024年的支出是2020年的3.9倍,年均增速達到40%。與此同時,我國1類創新藥獲批上市數量呈現上升趨勢,2024年獲批數量達48種,今年上半年已近40種,井噴效應明顯。可以說,醫保基金不僅爲廣大人民羣衆看病就醫報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也通過醫保真金白銀的戰略購買,爲創新藥發展、醫藥技術進步、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醫保覆蓋面不斷擴大的過程中,我國實現了保障水平從低到高、管理服務從有到優的轉變。無論是醫保碼、移動支付和電子處方全面應用,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共濟範圍擴展到近親屬,還是跨省醫保直接結算範圍從住院拓展到普通門診,可直接結算的門診慢特病擴展到10種,一系列醫保改革讓百姓就醫購藥更加便捷,更有“醫”靠。
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離不開健康。健康中國,一個都不能少。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參保覆蓋面,持續推動城鄉居民“應保盡保”。對個人來講,沒有參保就沒有醫保,就會有很大的疾病醫療風險。對國家而言,全民參保是全民醫保的基礎和基石,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我爲人人,人人爲我”,同舟共濟方能行穩致遠。
建設健康中國,既要靠醫療衛生服務的“小處方”,更要靠社會整體聯動的“大處方”。聚焦人民羣衆反映的堵點難點問題,堅持深化醫保制度改革,堅決守住醫保基金安全底線,通過多措並舉、多方合力,進一步增強醫保制度的統一性、規範性和公平性,織密織牢醫保網絡,才能不斷增進人民健康福祉,爲中國式現代化築牢健康根基。(鄧浩)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