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鴻院士:盡吾輩之所能讓更多百姓獲得健康
在第八個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由京東健康主辦、人民健康支持的“醫者有光——2025中國醫師節特別活動”於8月17日在北京舉行。多位院士專家及數十位醫生、患者代表齊聚一堂,以“醫者初心”爲線,串聯起醫患之間的一場場“雙向奔赴”。
現場,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臨牀醫學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董家鴻說:“作爲一名醫者,應有頂天的追求、立地的情懷和惠民的行動。在挑戰醫學頂峰的路上,保持爲百姓服務的初心,盡吾輩之所能讓更多百姓獲得健康。”
作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力軍,廣大醫務工作者承擔着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在董家鴻看來,醫師,是一個光榮而神聖的職業,承載着生命的重託和人民的期望。“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當我們懷揣着對醫學的熱愛與憧憬,踏入醫學殿堂的那一刻起,便立下了守護生命、救死扶傷的神聖誓言”。
談及與醫學的結緣,董家鴻笑着說:“我是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考生,當時渴望成爲一名科學家或者教師,高考時卻‘陰差陽錯’被醫學專業錄取了。但五年的醫科學習讓我深深愛上了醫學這一神聖的事業。一路走來,現在我既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和教師,當醫生滿足了我所有的職業夢想。”
“治別人治不好的病,開別人開不了的刀”。這是恩師黃志強對董家鴻的教導,也成爲了董家鴻行醫生涯的座右銘,激勵着他修德進業,攻克難題。“面對老齡化社會的挑戰、醫療資源的均衡分配、醫患關係的和諧共建等諸多議題,我們深知:前方的道路仍需攀登,但每一步都關乎生命的尊嚴,需要我們始終保持敬畏之心,不斷精進。”董家鴻說。
今年的中國醫師節主題是“德馨於行,技精於勤”。德爲技之本,技爲德之翼。董家鴻認爲,對於醫務工作者來說,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技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董家鴻看來,做一名“德馨於行,技精於勤”好醫生,需要具備四個必需的特質:一是慈悲。醫學是以人爲本、爲人服務的。具有悲憫情懷,幫助患者緩解身體和心靈的痛苦,是醫生最基本的素質之一。看到患者受到病痛的折磨,不能無動於衷。二是博學。“博學而後成醫”,一名好醫生不僅需要學習大量的醫學專業知識,也要學習瞭解人文、社會甚至藝術方面的知識,掌握與患者溝通的技巧。面對各種新的醫學知識和技術,必須終身學習,多學、博學、勤學。三是專注。“術業有專攻”,一旦選定行業,就要一門心思紮下去,從點滴小事做起,寫好每一份病歷,縫好每一個傷口,總結每一例經驗,不斷精進醫術。四是“慎獨”。一個小小的疏忽可能就會讓患者的健康受到損害,甚至失去生命。所以醫生一定要謹慎、嚴謹,要時時自省、嚴格自律,謹記自己的責任與使命,努力提高自身修養,精誠濟世,止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