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安特涉強迫勞動引議 勞團籲:速組跨部會小組、徹查仲介剝削

臺灣自行車品牌「捷安特」製造商巨大公司日前因涉及強迫勞動,被美國海關發佈「暫扣令」。(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自行車品牌「捷安特」製造商巨大公司日前因涉及強迫勞動,被美國海關發佈「暫扣令」,引發關注,勞團與立委在今日「世界尊嚴勞動日」舉辦記者會呼籲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工作小組,啓動更新《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劃》,並全面檢視可能涉及強迫勞動風險的產業及聘僱方式,嚴格禁止仲介剝削費用、保障移工組織權利與提供跨語言救濟管道。

臺灣勞工陣線、立委範雲及臺灣跨國勞動監察今日在立法院舉辦「世界尊嚴勞動日:讓民主帶來尊嚴勞動」記者會。

臺灣勞工陣線資深研究員孫友聯指出,根據勞陣問卷調查,許多臺灣企業在辨識強迫勞動風險,以及在移工聘僱制度、落實公平招募與「零付費政策」存在重大盲點與認知嚴重不足,政府應啓動更新《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劃》,並明訂各項法制的立法期程,迄今未得到政府的具體迴應。

臺灣人權促進會資深研究員施逸翔則表示,這顯示臺灣移工制度中的歧視與壓迫問題已引發國際關注,若連適用勞基法的產業移工都被認定成爲強迫勞動受害者,完全被排除於勞動法規之外的遠洋漁工,其勞動處境更應受到正視與追究,其中鮪魚海鮮供應鏈潛藏巨大強迫勞動與非法捕撈(IUU)的風險,呼籲政府與企業應立即提出保障遠洋漁工人權與落實人權盡職調查(HRDD)的具體作法。

此外,臺灣勞工陣線指出,長期以來臺灣工會組織率偏低,且大部分核心產業及廣大中小企業並無工會,未來政府應積極透過各項政策工具,促進勞資有效對話的空間。

臺灣勞工陣線、立委範雲及臺灣跨國勞動監察提出5項訴求,包含行政院成立跨部會工作小組,公開規畫並公佈《企業與人權國家行動計劃》、儘速通過企業人權盡職調查(HRDD)立法,明定大型企業在供應鏈中應負的人權盡職調查義務、風險評估程序、責任追溯機制與罰則規定。

此外,全面檢視可能涉及強迫勞動風險的產業及聘僱方式,並嚴格禁止仲介剝削費用、保障移工組織權利與提供跨語言救濟管道、建立國家聯絡點機制(National Contact Point),作爲國內跨國企業人權爭議處理窗口、要求企業公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與人權風險評估報表,並鼓勵第三方獨立監督機構參與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