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學生暑期每天使用電子產品不超1.5小時
暑期網絡詐騙高發,騙子常以“低價賣遊戲裝備”“免費領皮膚”等爲誘餌,誘導轉賬。教育部近日發佈安全指南,提醒學生要築牢反詐防線,同時規劃好屏幕時間,每日電子產品使用不超過1.5小時。
教育部提示,要注重網絡安全,面對網絡詐騙誘惑牢記“四不原則”:不信“天上掉餡餅”的誘惑;不點來歷不明的鏈接、二維碼;不跟陌生網友約線下見面;不泄露密碼、身份證號等敏感信息。家長要幫助學生規劃好屏幕時間,用親子桌遊、戶外騎行、短途研學替代“屏幕時間”。
暑期安全包含出行、居家、運動、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部表示,夏日炎炎,水邊的誘惑難以抵擋,卻可能暗藏致命陷阱。不要私自溜到河邊、池塘等危險水域解暑;不在河道邊釣魚;不在惡劣天氣預警生效時靠近低窪水域;不以任何形式進行野外游泳。假期節奏放緩,學生還可能因無聊、學業壓力出現情緒波動。教育部表示,家長應鼓勵學生培養新的興趣愛好,讓生活充實起來,若發現持續低落、易怒等情況,應及時聯繫專業人士求助。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紮實做好暑期中小學生安全各項工作,聚焦溺水、交通事故等暑期易發多發安全事件,根據中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能力,創新宣傳形式,提高宣傳教育的有效性;採取有效措施防範學生溺水事故,守好重點區域安全防線,有序推進校園防汛工作,努力提高風險防控的精準性;加強特殊困難兒童關愛幫扶,密切家校協同配合,加大家庭教育指導力度;用好暑期窗口,做好校內風險隱患排查整改,加強校園周邊治理,盡最大努力降低校園安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