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統計:高中以上學校 68校含86項威權象徵

東吳大學研議將外雙溪校區行政大樓內的蔣公銅像將移至倉庫內。記者蘇健忠/攝影

教育部配合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五條,威權統治者象徵應予以移除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並於今年初召開座談會,瞭解學校辦理現況並可提供協助。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截至今年9月,高中以上學校仍有68校、86項威權象徵,但教育界人士認爲,若教育部能別當政治部,臺灣的教育會好很多。

繼今年3月中原大學將校內中正樓改名智信樓,東吳大學也研議將校內蔣公銅像移置他處並將中正圖書館改名。事實上,國內大專校院如臺師大、政大仍保有中正堂、中正圖書館等建物。

教育部今年3月統計,列管的教育部部屬機構及高中以上學校有81校、105項威權象徵;根據最新統計,至今年9月,列管的高中以上學校,已減爲68校、86項威權象徵。

教育部表示,依促轉條例,清除威權象徵事項是由內政主管機關辦理並訂定補助、協助相關機關辦理。各校將持續依促轉條例,以公開溝通、凝聚共識妥適處理,且必要時將向內政部提出清除威權象徵補助申請。

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則談到,內政部、教育部的作爲,對學校而言都有非常清楚的引導作用,又少子化下各校經費都很拮据,補助或多或少都能成爲誘因,但如此的引導下,教育部不專心辦教育,反而比較像政治部。

段心儀談到,教育部的目光應該放在學生身上。近日開學前,大學上上下下都忙做銜接、補救教學,如今大學生程度像高中生、高中生如國中生,能力約莫後退了兩年,這麼多學生學科能力要補強,莫非教育部對此都沒想法?若教育部能不要做政治部,相信臺灣的教育會好很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