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員說「我見過最糟糕的投資組合,經常來自醫生」為何絕頂聰明的人反而容易失利?

圖/pixabay

作者:尼古拉.貝胡貝(Nicolas Bérubé)

如果我請你舉出幾種能讓人致富的職業,你很可能會立刻回答「醫生」。

大家都知道,家醫科醫生的收入不錯,而專科醫生的收入則更高。

但是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許多醫生其實並不富有。他們之所以沒有致富,在於他們不是好的投資人。

美國、英國、加拿大和澳洲的內科醫生,通常預期自己會在60歲左右退休,但實際平均退休年齡接近69歲。

近期一項研究指出,除了其他因素外,「財務負擔」是他們繼續工作的原因之一。「對醫生而言,退休儲蓄比許多其他職業更加重要,因爲多數醫生屬於自僱者,缺乏穩定退休收入來源,例如公司退休金。」

一位在離婚後陷入財務困境的醫生朋友曾表示,她知道如何投資。她說:「如果我真的需要錢,會去買生技股。我就在這個產業裡,所以應該很簡單。」

我試着向她解釋,買生技股是一種投機行爲,根本算不上投資計劃,但我的話完全沒有效果。她禮貌地聽着,但我始終無法說服她。

財經作家、前美國證券交易員丹.索林(Dan Solin)在職業生涯中研究過數千個投資組合。他寫道:「我見過最糟糕的投資組合,大多來自醫生和牙醫。」爲什麼?丹.索林指出,這些專業人士賺得多,因此誤以爲自己有能力選擇對的基金經理人,從而使財富增加好幾倍並能保障退休生活。

成功人士往往將金融市場視爲一種能夠辨別並獎勵投資人優越能力的工具。拿破崙曾說:「人就像數字,只有當他們處於適當的位置時纔有價值。」擁有顯赫地位確實帶來許多優勢,但其中並不包括成爲優秀的投資人。

其實,非常聰明的人經常是糟糕的投資人。財經記者艾莉諾.萊斯(Eleanor Laise)曾研究過這種現象,她追蹤門薩(Mensa)組織的投資團體15 年的股市報酬率。該組織成員智商達132 以上,也就是說他們比世界上98%的人還要聰明。

但是門薩這些聰明絕頂的投資人所選擇的投資,每年報酬率僅2.5%,而同期標準普爾500 指數的年成長率則達15.3%。

美國億萬富翁投資人查理.蒙格如此總結:「我想人們認爲,只要是聰明又努力的人,就能成爲優秀的投資人。我認爲,任何聰明人都能成爲不錯的投資人,並避開一些顯而易見的陷阱。但我不認爲每個人都能成爲卓越的投資人,或是厲害的西洋棋手。」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的《不選股,我才賺到錢:財經記者從投資黑歷史中學到的真教訓,持續買進纔是唯一解》

作者:尼古拉.貝胡貝(Nicolas Bérubé)

獲獎殊榮的財經記者,現任職於加拿大最大新聞機構之一的《媒體報》(La Presse)。他曾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居住七年,擔任該報首位西部特派記者,並榮獲加拿大國家報紙獎(National Newspaper Award),同時亦曾入圍加拿大新聞界最高榮譽之一的米席納獎(Michener Awards)。本書最初以法文出版,在加拿大甫出版即成爲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