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爲不教‖學霸不會告訴你的,學習力提升方法
你是否因爲孩子厭學/有復學困難,而發愁?
你是否因爲孩子做作業拖拉磨蹭做到很晚,Ta累,你更疲憊不堪?
你是否因爲給孩子報的補習班雖多,但成績提升不明顯,而焦慮不安?
你是否因爲孩子沒有學習興趣,越來越厭惡甚至逃避學習,而惶恐萬分?
你是否因爲孩子自稱有學習興趣,但口號響行動弱,而不知所措?
你是否因爲學習效率本來就低,又要怎麼提高成績,而感到彷徨無助?
孩子學習拖拉、成績差、效率低、學習動機不足都讓你非常煩惱不安,不斷給他塞各種興趣班希望提高興趣,或家長親自輔導學習。
爲了學習全家都雞飛狗跳,但實際上都是治標不治本,無法解決根本性問題:興趣班願意上,但一回到學校作業本身,尤其是遇到難題,立即原形畢露。拖拉、懶散、厭煩、不想做……
這些都是孩子專注力、學習力不足!
經常在網上看到,一些成績平平的學子逆襲成爲超級學霸,他們之所以變得那麼厲害,是因爲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構建了一套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於是,我們紛紛向各路高手學習,效仿他們的學習經驗,學習他們的知識體系,讀了很多書,也報了很多課,只要認爲是有用的,全部一鍵收藏,期待有一天它能幫助自己排憂解難,希望自己也能像高手一樣厲害。
然而,想象很美好,現實卻很扎心。
當我們真正面對時,問題還是一大堆,那些知識,關鍵時候,根本派不上用場。
這不由得讓我們心生困惑和迷茫:
爲什麼讀了那麼多書,學習了那麼多厲害的知識體系,知道了那麼多道理。
還是解決不了眼前的困難,過不好自己的生活?
“打碎各家的認知體系,只取其中最觸動自己的點或塊,然後將其拼接成自己的認知網絡。”
換句話說,就是我們不需要掌握所有的認知體系,只需抓取那些最能觸動我們、離我們關聯最密切的知識,將它們運用到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去,慢慢就會變成自己的知識。
學習不是爲了知道,而是爲了改變。
今天和大家分享幾個學習力提升方法。
01
匹配學習強度
好學習狀態,遊走在“舒適區邊緣”。
很多同學快到考試關頭,總是發奮要好好努力,給自己定目標,每天記100個單詞,背十個知識點,學習兩個小時···
往往堅持不了兩三天就放棄了。其實做事情半途而廢,就是因爲把自己推到了困難區,不容易堅持。
如果找到一個自己能堅持下去的方式,比按照標準化的時間和方式做更重要。
比如,給自己定適合自己的任務量。每天熟記幾個單詞,掌握一個知識點,學習30分鐘,時間一到就不學了,這樣反而可以堅持每天學,不厭倦。
隨着學習的積累和深入,以後每一天,可適當添加一些任務量。
這樣主動降低學習強度和難度,使自己處在最佳承受範圍,既保留了學習的成就感,也保證了學習的挑戰性。比起“打雞血”的堅持,更能收穫想要的成績。
正如這張圖告訴我們的,最佳的學習區域是在拉伸區內,舒適區邊緣。事實上,它就是難易匹配的意思:既不要太難,也不要太容易,難易適中的地帶纔是學習的最佳狀態。
學習力包括學習動力、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創新思維的一個綜合體。
學習力是一種學習的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有些人看來,似乎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與學習沒什麼太大的關係。他們認爲,學習者只要記住老師教給他的知識就可以了,別的東西,對學習來說都不是主要的。
其實,這恰恰是那些灌輸式教育者最大的悲哀。他們沒有意識到,一個只是機械地將老師教授的內容記憶下來,不會用創新思維來進行獨立思考的學習者,只能成爲學習的奴隸。同樣,一個學習者如果不具有創造能力的話,不管他具有多麼豐富的知識,也永遠是在模仿和抄襲。
01
明確學習目的
小王告訴我這樣一件事,說他在暑假裡,正在和一羣小夥伴一起玩,玩的正愉快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小朋友着急的說:天哪!只顧着玩忘記看時間了,今天的功課我還沒有做。」
現在是假期,你怎麼還有功課?
是我媽媽讓我做的,如果沒有按時做完,她會揍我的。」那個小女孩哭喪着臉說。
這個時候突然我感覺到,不管那個女孩兒走到哪裡、做什麼,學習的負擔總像影子一樣跟着她。更爲嚴重的是,這種負擔竟來自她的媽媽。
在這種被迫式的學習下,雖然眼前可能會有好的成績,但日日夜夜被學習負擔壓抑着,那種心情不可能是愉快的。
她的學習並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不挨媽媽的打,在這種情況下,她怎麼可能具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呢?
不幸的是,在我們的周圍還有不少像這樣的一樣的家長,她們不是在幫助孩子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只是在牽着孩子的鼻子用功,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有一天我去圖書館查閱資料的時候,突然看見了一個許久不見的朋友,在聊天的過程中,我問爲什麼你要看哪些書啊。
我的朋友說:不爲什麼。
能夠閱讀名人書籍是我的目的。
在閱讀名人書籍的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在學習中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併爲實現這個目標而學習的時候,學習就不再是討厭與自己的人生無關的負擔了。
這時,學習就成了有趣的、能夠決定自己命運的最緊要的事。
只有這樣,你的學習纔是主動的、自覺的,而不是被迫的、壓抑的。
02
學習態度
愛德華·班菲德(哈佛大學博士)展開了多年的研究,他想知道爲什麼在客觀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學習的差別會如此之大。
他和他的朋友們在經過對上萬人次的調查,將不同的假設經過數年的實驗之後,終於有了結論:
在美國或是在其它不同教育制度的國家,成功的學習80%與態度有關。
他認爲,在學習中,結果決定於行爲,而行爲決定於態度。也就是說,是否能夠具有超越常人的學習力,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於你的學習態度,其中包括:積極、樂觀、勤奮、毅力、堅持、專注等因素。
在哈佛,大家公認的學習定律就是「W=X+Y+Z」(成功=勤奮學習+正確的方法+少說廢話——編譯者注),而勤奮則是第一位的。
當他們經過苦讀順利地走出哈佛以後,就會產生一種感觸:他們已經不再懼怕任何困難,因爲他們在哈佛的苦讀中已經經受了煉獄般的煎熬。
03
學習方法
01
我們不可能把明天的覺今天睡完,明天就不用睡了;也不可能把一週的飯都提前吃完,以後就不餓了;
學習也一樣,頭腦內一天持續接收同樣的東西多了,就會感到厭倦,記憶力也越來越弱。
因此,一天讀10個小時,不如一天一小時連續讀10天來得效率高。
各門功課的相互搭配也是如此。
02
你必須記住三件事:
第一,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
第二,提高閱讀能力是終生的任務。
第三,只有堅持多讀才能提高,不然閱讀能力會自動降低。
閱讀對於大腦的作用就像鍛鍊身體一樣。
有效閱讀的三個要素是:
1、集中精力;
2、儘量多記;
3、把所讀到的內容同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聯繫起來。
03
不要盲目去追求那些所謂的「快速學習法」或「超級學習法」,應該先對自己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知道自己最喜歡、最適合哪種學習方法,要知道,只有利用自己感覺最舒適、自己覺得最有興趣的方法,才能把自己從學習中真正「解放」出來,才能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
04
學習效率
01
時間往往不是一小時一小時浪費掉的,而是一分鐘一分鐘悄悄溜走的。
所以,用分來計算學習時間的人,比用時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59倍。
在哈佛,我發現那些在學習上表現得非常優秀的學生有一個驚人的相似之處,那就是,他們總是將時間掛在嘴邊。
02
把自己的時間都記錄下來,這根本不算什麼困難的事。
你可以通過你的記錄來了解,每天這一千多分鐘我都幹了些什麼,哪些是有效的學習時間,哪些是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哪些時間是白白浪費掉的。
只要能堅持下來,你就會慢慢發現,在一天當中,你的有效學習時間會越來越多,學習效率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03
在一天的不同時間內,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包括記憶力、注意力、想象力及邏輯思維能力等,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能在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選擇相應的學習內容,則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05
創新思維
01
學習,首先要學會遺忘。
就像狼的獵捕促進鹿羣的質量一樣。
嬴弱的、瘸腿的、老邁的和掉隊的鹿,最容易被狼所捕到。
所以,我們要儘快忘掉那些不重要的知識、老化的和沒有用的知識,並善於用新的視角觀察問題,用創新的思維,分析解決學習中的各種複雜現象和矛盾。
02
在文科學習中,創新思維可以讓你展開想象力的翅膀;在理科學習中,創新思維可以幫助你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影響,讓思維多向發散,四處探索。
雖然提升學習力的過程可能很辛苦,但是一旦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自動自發地學習了,於是,優秀就變成了習慣,你說是嗎?
所以看了這麼多,趕緊實行起來吧!
想在線諮詢更多
可掃碼添加微信
即有專業老師爲您解答
電話:1361139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