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部:截至去年年底我國國際標準總體轉化率超過83%
在今天交通運輸部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標準創新管理司副司長孫維介紹了我國在推動標準國際化工作方面的相關情況。
一是標準國際化合作範圍不斷擴大。截至目前,我國已與71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國際機構簽署了125份合作文件,各類雙多邊合作機制有效運行。發佈2300多項國家標準外文版,中俄民機、煤炭領域標準互認超過250項,推動綠色低碳、數字經濟等領域標準合作走深走實。積極開展標準化國際交流,自2015年以來,累計舉辦60期各類國際標準化培訓班,惠及110多個國家的近2000多名官員和專家。
二是參與國際標準化治理能力不斷增強。認真履行國際標準化組織常任理事國和正式成員國責任義務,圍繞國際標準化發展戰略、政策制度、遠景規劃、重點項目等方面發出中國聲音、提出中國建議。着力推進重點領域國際標準組織建設,2024年,我國在智能航運、機械儲能、文化遺產保護、創意數字設計等方面新承擔了一批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主席和相關秘書處。
三是國際標準化工作能力水平不斷提升。積極支持我國利益相關方深度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構建國際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持續培養"懂技術、通標準、懂外語"的國際標準化複合型人才,爲培養和輸送各類國際標準化人才提供有力保障。截至目前,累計推動超過1.4萬名中國專家註冊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爲國際標準化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四是中外標準協同水平不斷提高。修訂發佈《採用國際標準管理辦法》,鼓勵對標先進,堅持"能採盡採",截至2024年底,我國國際標準總體轉化率超過83%。大力推動國際標準研製,我國在電子商務、船舶與海洋技術、冷鏈物流等領域積極研提國際標準提案,爲健全國際標準體系貢獻中國智慧。近年來,我國在國際標準化工作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廣泛認可,先後有200多名中國專家以及我國承擔的秘書處獲得了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相關表彰。
孫維表示,"十五五"期間還將圍繞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進一步提升標準化對外開放水平。
一是在國際治理上求突破。發揮我國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等組織中作爲常任理事國的重要作用,加強前瞻性、戰略性研究,把握國際標準化變化新趨勢,積極參與重要政策規則制定,促進完善國際標準化治理體系。進一步支持國際標準化組織來華舉辦各類會議活動,支持國際性專業標準組織來華落駐。
二是在深化合作上做文章。秉持開放包容理念,拓展互利互贏的國際標準化合作夥伴關係。持續完善多雙邊合作機制,強化世貿組織框架下標準合作,進一步深化拓展與有關國家、區域的合作交流。
三是在標準聯通上下功夫。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標準應用示範項目建設,以標準化合作促進產業和經貿合作。進一步完善"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標準信息平臺,開展標準化信息交流。鼓勵國內企事業單位在國際貿易、海外工程建設、技術交流合作過程中,加強與共建國家在技術層面的標準合作。
四是在標準研製上見實效。提高標準化工作公開透明性。促進國內國際標準化組織協同,提高國際標準轉化率。深入參與碳達峰碳中和、數字技術等重點領域國際標準化工作,推動在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航運貿易數字化等重點領域制定一批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