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空汙二氧化氮致癌 醫團籲監管排放

交通運具產生的二氧化氮被視爲健康「隱形殺手」,國際多項研究證實,二氧化氮是多種癌症的罹癌風險因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面對空污的危害,各界多關注細懸浮微粒,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及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指出,空污危害還需關注交通運具產生的「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已被證實與癌症相關,但國內交通空氣品質監測站只有六處,難了解實際影響,應普設監測站,監管二氧化氮排放。對此,環境部迴應,正檢討補強方式。

二氧化氮源自於燃燒的過程,交通運具在運行的過程中,汽油燃燒會產生氮化物,排出後,因光化學反應形成二氧化氮;據國際研究指出,二氧化氮與肺癌、肝癌、大腸癌、攝護腺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及三大婦癌等十種重大癌症有關。

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說,「移動污染源」長期未受到足夠重視,世界衛生組織二○二一年加嚴二氧化氮指引,許多國際大型研究陸續出現;要管理空污,須讓民衆先有空污危害意識,才能改變行爲,目前環境部僅在全國設置六處「交通空氣品質監測站」,不僅限制學界研究交通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也難讓民衆瞭解空污威脅。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說,二氧化氮對健康危害大,暴露濃度每增加五ppb(十億分之一),子宮癌發生機率增加近百分之廿三,二氧化氮與交通工具燃燒不完全有關,而燃燒不完全,也會導致環境荷爾蒙釋放,提高乳癌等罹病機率。

立委劉建國說,世界衛生組織將二氧化氮濃度標準訂爲五點三ppb,超過即視爲污染,臺灣標準卻定在廿ppb,落差近四倍,去年環境部監測二氧化氮平均值達十八點八ppb,遠超過世衛標準,空污是隱形殺手,須儘快加嚴標準。

環境部監測資訊司司長張順欽表示,正檢討並強化相關作法,將在各縣市合適路口設交通空品監測站。以現況而言,像臺中與臺南尚未設站,未來會優先補齊六都監測布點。

他說,氮氧化物主要來自高溫燃燒,車速愈快產生污染愈多,因此,單靠增加監測站並不足以解決問題,還需從運具電動化、車輛管制、定期保養及駕駛習慣等多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