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氮空汙致癌醫團籲嚴管 立委曝國內標準「落後WHO四倍」
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中)說,交通工具造成的「移動污染源」一直未被重視,世界衛生組織再2021年加嚴二氧化氮指引,才引發各界重視,許多國際大型研究陸續出現。記者林琮恩/攝影
空氣污染對健康危害,各界多關注PM2.5,不過,臺灣婦產科醫學會及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點出,已有多項國際醫學研究發現,二氧化氮與肺癌、肝癌、大腸癌、攝護腺癌、口腔癌、食道癌、甲狀腺癌及三大婦癌等十項重大癌症有關,二氧化氮污染多來自交通運具,但國內交通空氣品質監測站卻只有6處,無法瞭解實際影響,健康臺灣要求降低癌症發生率,應該關注二氧化氮污染議題。
臺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說,交通工具造成的「移動污染源」一直未被重視,世界衛生組織再2021年加嚴二氧化氮指引,才引發各界重視,許多國際大型研究陸續出現,例如美國國家衛生院(NIH)一項研究發現,與子宮頸癌發生有關的空污物質,不是PM2.5,而是二氧化氮,另一項國外研究也指出,民衆居住在二氧化氮含量高的地方,與罹患乳癌呈現正相關。
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建霈說,學會2011年開始呼籲國內管控PM2.5,降低民衆罹癌風險,如今國際上認爲,二氧化氮對健康危害也很大,二氧化氮暴露濃度每增加5ppb,子宮癌發生機率增加近23%,二氧化氮與交通工具燃燒不完全有關,而汽機車燃燒不完全,也會導致環境荷爾蒙釋放,提高乳癌等罹病機率,健康臺灣要降低癌症發生率,管控空污是全民,也是國家的責任。
葉光芃表示,要管理空污,必須先讓民衆有空污危害意識,瞭解空污對自身健康危害,才能帶動行爲改變,減少騎車、開車,多搭乘大衆運輸工具等,不過,環境部目前只在全國設置6處「交通空氣品質監測站」,從民國80年代至今未再增設,不僅讓國內學術界無法研究交通空污對健康的危害,也導致民衆無法瞭解空污實際危害程度。
立法院社福衛環委員會召委劉建國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加嚴二氧化氮濃度標準爲5.3ppb,超過此濃度就算二氧化氮污染,我國仍維持20ppb,與國際標準落差將近4倍,而去年全國6處交通空氣品質監測站,二氧化氮平均值高達18.8ppb,遠超世衛標準,空氣污染是隱形殺手,民衆每天都必須吸入大量空氣,勢必要儘快加嚴標準,要求環境部一個月內提報二氧化氮管理規畫至委員會。
馬偕兒童醫院副院長、臺灣胎幼兒期防治成人疾病學會創會理事長楊昆德分析,二氧化氮會導致兒童氣喘嚴重發作,可能從兒童父母孕前暴露開始,影響子代氣喘疾病,英國曾有一名9歲女孩,被法院認證,因通勤路線空污嚴重,連續27次因呼吸道窘迫住院,最終不幸過世,「空污加重兒童氣喘,都是綠地則可以避免兒童氣喘發生。」
臺灣婦產科內視鏡醫學會理事長陳國瑚指出,卵巢癌因不易早期發現、預後較差,致病原因除家族史或基因突變、未生育、肥胖外,環境荷爾蒙、空污暴露也是重要原因,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2024年公開一項研究,追縱5萬884位姐妹罹患乳癌民衆,近10年時間,其中249位得到卵巢癌,進一步分析其二氧化氮暴露發現,每多5ppb,卵巢癌機率增加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