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叫車平臺取消費須納入營業計畫並審查合理性
交通部:叫車平臺取消費須納入營業計劃並審查合理性。本報系資料照
國外叫車平臺近年陸續進軍臺灣市場,消基會今召開記者會,指各大叫車平臺都設有「取消費」,卻也延伸不少糾紛,認爲取消費設計更有諸多法律疑慮,呼籲主管機關應介入,制定標準。交通部表示,相關取消費用須納入營業計劃書內並有期收費合理性,業者應充分揭露資訊讓消費者清楚瞭解。
消基會說,各大叫車平臺都設有「取消費」,卻也延伸不少糾紛,乘客遲到必須付費,但若司機遲到或臨時取消,平臺多半僅提供重新派車,卻無相應補償措施,殊爲不公。仔細分析,取消費設計更有諸多法律疑慮,呼籲主管機關應介入,制定標準。
交通部迴應,近日已發文至各主管機關,提醒相關取消費用須納入營業計劃書內,主管機關在審議時,就要同步審查其收費合理性,不見得一定要訂定統一標準,部分規模較小的叫車平臺取消費收費較低,有的甚至沒收,重點是收費合理性,且應充分揭露資訊讓消費者清楚瞭解,後續交通部將再函請各主管機關進一步檢視情況。
叫車平臺Uber表示,當乘客於確認叫車3分鐘後取消行程,且合作車隊已派遣職業駕駛前往指定上車地點時,或乘客超時抵達上車地點時,合作車隊可能會收取一筆取消費用,以補償駕駛爲抵達乘客位置所投入的時間與成本。行程取消費用的收取均依相關規定由合作車隊向主管機關申報,並充分揭露在合作車隊之旅客運送契約、 Uber App 與網站。倘若乘客對費用有疑義,皆可透過 Uber App 取得協助。Uber與合作車隊將持續確保所有收費機制公開透明。
LINE GO說,取消費制度的設立,是爲了避免少數濫用叫車服務的情況,確保乘客能持續享有良好的乘車品質,同時保障司機投入的時間與成本。目前 LINE GO 僅在車輛已經即將抵達或實際到達乘車地點,且因取消造成系統媒合司機所產生成本的情況下,纔會向乘客收取取消費。所有相關收費規則皆已公開公告於官網,讓消費者事前即可清楚知悉,若消費者對取消費用或相關規範有任何疑問,皆可隨時聯繫 LINE GO 客服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