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輔導諮詢人次 3年暴增116%
臺北市近3年教師心理輔導資源使用人次明顯攀升,臺北市議員王欣儀呼籲市府儘速建立「預警與主動關懷機制」。(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近3年教師心理輔導資源使用人次明顯攀升,其中諮詢專線從2022年949人次至去年累計2052人次,增幅達116%,臺北市議員王欣儀表示,數據顯示教師壓力問題日益增加,籲市府儘速建立「預警與主動關懷機制」。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迴應,1個月內完成原因調查與機制檢討以研議對策。
教育局統計教師諮詢專線從2022年949人次至去年成長至2052人次,增幅達116%;壓力舒緩課程人次也從2022年8797人,到去年成長至1萬535人次。期間接受個別心理諮商的教師人數亦逐年上升。
王欣儀指出,教師遭投訴案件數統計,自2022年426件暴增至去年773件,成長超過80%,但平均成案率僅約15%,其中「教學不力」是最常見投訴類型,3年合計有585件,但成案率只有8%,其餘則爲「違法處罰」成案率19%、「校園性別」成案率30%。
若從學層別觀察,又以「國小教師」投訴件數3年內暴增137%最多,遠高於國中69%與高中57%。
她表示,有老師陳情依據「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教師一旦遭投訴,會立即啓動調查程序並進入「校事會議」,整個調查過程如同「司法偵訊」,即便最後未成案,當事人卻早已深受傷害、身心俱疲。
王欣儀說,當教師長期承受教學、家長與行政三重壓力下,教育主管機關應該具備主動介入、有效迴應的能力,並能防患未然避免憾事再次發生,她要求教育局應深入瞭解探究現行制度是否有需檢討改善之處,設法減輕教師壓力。
她認爲,很多教師可能自己都沒意識到心理狀況已出現異常,在臺北市已經形成「出走潮」、嚴重缺乏師資下,呼籲市府應更加主動積極,儘速建立預警與主動關懷機制、加強心理資源宣導並追蹤壓力指標,「別再等老師撐不住才匆忙補破網」。
湯志民迴應,教育局將在1個月內完成原因調查與機制檢討,並研議相關對策,持續強化對教師的支持與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