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不想接行政!新政策壓垮校園 教團籲:正視缺人危機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今(10)日嚴正呼籲教育部正視基層學校行政人力嚴重短缺問題,強調「行政減量」不應淪爲空談,而須從制度根源改革。(本報系資料照)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今(10)日嚴正呼籲教育部正視基層學校行政人力嚴重短缺問題,強調「行政減量」不應淪爲空談,而須從制度根源改革,否則每逢學期末,全國高中以下學校即陷入「行政人力荒」,教師越來越無意願接任行政職務,形成惡性循環。

全中教痛批,教育部近年頻推新政策,卻未同步補充人力,導致行政人員負荷超載,引發4大困境,第一,「校事會議」每次召開都需動員大量人力處理調查、聯繫與審查流程,原應用於校安與教學的資源,反遭行政程序吞噬;第二,儘管立法強制開設本土語課程,但客語四腔調、原民語及新住民語師資嚴重短缺,學校被迫以「直播共學」應急,教學品質形同虛設。

第三,教官退場後改聘「學務創新人員」,卻無法承接生活輔導、國防教育等多元職責,導致業務懸空,補足人力變成空中樓閣;第四,國中小開設課後照顧,高國中小多有社團活動於課後進行,其立意良善,卻因人力不足反成負擔。

全中教認爲,近年來教育政策新增,造成業務量暴增,行政人力卻幾近零成長,部分職員工職務遇缺不補,更使教育現場壓力雪上加霜。學校被迫以「兼職行政」、「教師輪值」填補缺口,嚴重排擠教學核心任務。

全中教提到,教育部應真正落實行政減量,不再一味推動新政策卻忽視現場承載能力,期盼有一天,學校能夠對不合理的行政要求說「不」,讓行政人員擁有「不盲從」的空間,迴歸教育本質,讓教師專注於教學,學生享有更高品質的學習環境。

全中教呼籲,教育部立即檢討現行制度,補足行政與教學人力,並建立常態性人力評估機制,避免「行政大逃亡」的現象年復一年地重演,莫讓教育工作者在政策與現實的夾縫中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