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VS託管、入戶陪伴、AI自習室哪家強?

教培發展至今,無需多言,然而行業陣痛後,一些新型業態正在興起。

比如託管、入戶陪伴,自習室。

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智能、陪伴。

如果非要用一個流行詞來形容,那就是新質。

本文來探討下這幾種業態。

一、託管:明日黃花還是?

先來說託管,託管在我上一篇文中有個總結,託管+作業+AI智能學習+老師陪伴督學,這個模型,組成了新質託管的概念,也讓曾經均價七八百的託管行業成功晉級到一兩千,甚至超過2000每月的高端行列。

好一點的託管機構利潤率可以做到單店百萬。

高端託管的概念去年暑假我就在平臺推送過,引發大量關注;年底業內又召開了一場託管行業的峰會,2000人很快爆滿,在大環境不景氣的當下,有一個行當如火如荼,可見託管業態之火爆。

也有羣友認爲託管是明日黃花,很快會隨着小學生人口減少而走向沒落,但是,不可否認,5-10年內,託管的剛需性以及家長越來越懶於接送伺候下一代,這個業態還將持續。

甚至會衍生出很多私塾性質的全日制託管類型出來。從原有的只管學習或吃喝,到現在“吃喝玩樂學”全部一站式搞定。

我在一些超大規模的教培機構已經看到,全日制學生人數是在增長的,個性化小班制也在增多。

小學周邊的商業街,幾十家託管機構牌子次序排開,也在無聲中向我們訴說什麼。

二、入戶陪伴是僞概念還是真剛需?

再來看入戶陪伴,託管解決了家長接送難題,入戶陪伴則直接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家長壓根不用跑,孩子也不用跑,老師直接到家裡來。

陪伴、督學、帶娃,可以做作業、可以做練習、可以做鍛鍊,畫畫、體培、編程,需要什麼陪什麼,加鍾(錢)即可,比家政顆粒度更小,按照小時計費,均價50-80之間,便宜吧,也就是請個大學生家教的費用,一天陪夠8小時,也就600塊錢,不夠學科上兩節課的。

很多人看不上這點費用,但是不知道的事,這個陪伴業務其實是低價引流的小品,最終賺的是個性化定製,你可以通過入戶陪伴這件事,完美深入家庭內部,洞察家庭教育消費訴求,在研學、升學、擇校、留學等等各個環節掘金。

根據一線反饋,深圳家庭在陪伴師(高端家政)的消費方面,每小時可以達到400-800,如果陪伴一天最高可以達到1600元,一個月四天就五六千,年消費五六萬是基礎,這個消耗還沒有涵蓋假期,如果加進去絕對10萬+。

不比傳統教培消費低,這是一個低價高頻的消費品。

而且,續費率幾乎百分百,我問爲什麼?從人性的角度,當家長習慣了陪伴師一鍵上門解決孩子疑難雜症,就很難擺脫再親自下場,孩子也可能不再喜歡父母的嘮叨,更依賴專業陪伴師的鼓勵。

看看現在有多少一鍵上門的服務,外賣、家政、按摩、送藥,入戶親子陪伴這個賽道正在興起,一二線往下傳導。

三、7萬+AI自習室矇眼狂奔

有不少觀點評價自習室,說都是韭菜,全部要倒。我部分認同,爲什麼?因爲不懂運營的自習室,沒有流量來源,沒有續費,到最後肯定關門大吉,成了加盟品牌的炮灰。

但是,我們也看到,一些品牌正在建立護城河,全國範圍內建立分公司運營中心,服務好每一個片區,每一個門店。

如果7萬家自習室各自發展,終究是一盤散沙,但是如果7萬家自習室最終跑出10家8家強勢品牌,形成標準化管理,人才匹配,做好流量和交付,真可能誕生出百億規模的企業來。

只是玩家太多,魚龍混雜,而且不同流派,自成體系,僅英語就百家不止,大家做好甄別,不要輕易入局。

能最後存活下來,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以上,就是對幾個賽道的簡單分析,一家之言,肯定有不妥之處,大家多指正。

尤其教培人,堅守優勢固然重要,看看其他業態也很有價值,因爲,大家的生源是相通的,很多人都在納悶爲什麼今年招生難了,續費慢了,搞不懂爲什麼,可能學生在其他地方已經被截留了。

平臺的教培機構、個體老師居多,託管、入戶陪伴、自習室應該是距離教培最近的三個賽道,多看多觀察吧。

最後,教培數字化是大勢所趨,前天去看了省教博會,校內的數字化進展程度很快,智慧校園、智慧教室、數字體育、教育元宇宙、學生心理干預等等。

羣裡有實力的教培機構已經開始考慮採購各種一體機、作業批改機、閱卷機等等,提高競爭力。

也歡迎大家有好的產品多推薦,想進羣交流可以後臺私我

作者簡介:八月哥,教培江湖主筆,寫過80w+爆文,跑過3個馬拉松,不抽菸、女兒奴,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