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具被洪水沖走 光復災區腦麻兒重獲「雙腳」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光復鄉家戶泡在淤泥裡,8歲的恩恩因腦麻,行走需靠足踝矯具輔助,卻在洪水中失去「雙腳」。媽媽向門諾醫院求助,義肢矯具中心接案後,到府丈量、設計、制模到試穿全程免費,僅6天就趕工完成。(門諾醫院提供)中央社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光復鄉家戶泡在淤泥裡,8歲恩恩因腦麻,行走需靠足踝矯具輔助,卻在洪水中失去「雙腳」。媽媽向門諾醫院求助,義肢矯具中心接案後僅6天就趕工完成。

門諾醫院說明,恩恩是腦性麻痹患者,雙腳肌力張力過高、走路常墊腳尖,行走需靠足踝矯具輔助。沒有矯具,恩恩行走容易失去平衡而跌倒。

恩恩一家在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流的洪水中受創嚴重,屋內水淹約60、70公分高。恩恩媽媽說,當時能拿的先拿,來不及的只能放棄,「傢俱、家電全壞了,但最讓我心疼的,是恩恩每天都要穿的矯具被沖走了。」

這幾天,恩恩不停問:「媽媽,我的鞋子不見了,那我怎麼去上學?學校有沒有被沖走?」

媽媽說,洪水退去後,交通車還沒恢復,但恩恩天天吵着想背書包。於是,她打電話跟門諾醫院求助,門諾醫院義肢矯具中心資深治療師吳健銘回憶:「媽媽打來時語氣很急,她說孩子走不穩,怕他跌倒受傷。我們知道他是長期服務個案,就立刻安排到府評估。」

團隊前往光復時,道路仍滿是泥濘,他們在屋前搭臨時桌進行測量。原本矯具製作需2至3周,團隊特別加快進度,從設計到完工只花6天,吳健銘說,「還幫他加上卡通圖案,印上他最愛的小汽車,希望他戴上時會開心一點。」

團隊還特別準備了兩雙鞋送給恩恩,一雙讓他外出上學,一雙留在家裡練步。「孩子的腳在長,鞋子要配合矯具,太緊或太鬆都不行。」吳健銘說,這次不只爲他趕工,更希望能讓家人安心。

洪災過後,恩恩一家仍在努力整理家園,幾天後,恩恩也揹着新書包、穿着矯具去上學。吳健銘說,對團隊來說,這不只是一次制具任務,更是一場關於「希望」的修復工程。

門諾醫院表示,光復鄉這次洪災中,共有6名使用義肢或輔具的居民失去矯具。門諾團隊持續到府評估、重製矯具或義肢,全程免費協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