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入口屬性凸顯 AI耳機引兩類廠商“競折腰” 有望撬動產業鏈“價值槓桿”

《科創板日報》4月23日訊(記者 唐植瀟) 當前,耳機不再只是播放音樂的“配件”,而是融合語音助手、健康監測、運動反饋、AI推理等能力的智能終端。一場關於“AI耳機”的終端爭奪戰正加速打響。

近日,Cleer在深圳發佈新一代開放式耳機ARC 5,結合開放佩戴結構與本地AI算法模塊,試圖在高舒適度與智能場景之間找到平衡。不同於以往注重音質或降噪的主流路徑,Cleer將AI耳機視爲“個人助手設備”,在運動、辦公、生活等場景中提供輕量化的智能服務。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AI耳機正成爲繼手機、手錶之後的新一代智能終端承載體,吸引了從消費電子廠商到大模型平臺的多方佈局。據洛圖科技數據顯示,2024年AI耳機市場增長超7倍,正在形成以“語音交互+本地AI+健康功能”爲特徵的新業態。

另有觀點認爲,AI與OST耳機正成爲耳機市場結構性創新的核心驅動,推動智能音頻產品從“連接耳朵”向“理解用戶”躍遷。2025年,隨着芯片平臺進一步成熟、場景拓展加速、價格帶結構優化,AI耳機或將逐步由“智能賣點”轉變爲“用戶剛需”,並帶動音頻產業鏈整體邁入新一輪增長週期。

AI耳機新品可支持多種AI大模型

在新一代ARC 5系列開放式耳機發佈會上,Cleer首批將高通驍龍S7音頻平臺引入開放式耳機產品,成爲目前市面上少數具備高算力AI音頻芯片的開放式耳機之一。

據介紹,ARC 5系列在延續掛耳式開放聲場設計的基礎上,首次集成杜比空間音頻認證,並搭載Cleer自研語音助手“聽道”,可調用多個AI大模型提供筆記轉寫、實時翻譯及個性化語音生成服務,聯合GoMore運動算法平臺推出運動版子型號,提供包括步頻、配速、心率等數據的實時反饋與語音引導。

在Cleer創始人吳海全看來,當前市場進入用戶認知期,產品的落地感和應用深度將成爲拉開品牌差距的關鍵。

在回答《科創板日報》記者提問時,Cleer市場負責人亦透露,品牌目標用戶以30-45歲之間的運動健康人羣爲主,尤其女性用戶增長迅速,“佩戴舒適、妝發不亂、運動數據實時語音反饋”成爲不少用戶的首要購買動機。

AI耳機賽道從“輔助設備”走向“智能終端”

當前,業內對“AI耳機”這一賽道的關注度顯著上升。相較於傳統TWS耳機以音樂播放爲主的角色,新一代AI耳機正在從 “輔助設備”向“智能終端”演化,成爲連接語音助手、大模型服務和多種感知交互的載體。

目前,兩類企業正在這一新賽道上快速匯聚:一類是以字節跳動、小度、訊飛等爲代表的AI模型平臺企業,試圖藉助耳機切入C端場景,綁定用戶使用習慣。

另一類則是小米、華爲、榮耀等智能終端廠商,將AI耳機納入生態體系,通過軟硬一體化擴展服務場景。

例如,字節跳動豆包團隊推出的“Ola Friend”開放式耳機,強調“無感佩戴+語音助手”雙特性,主打輕量AI助手常駐陪伴;小度近期上線的“靈聽”耳機接入大模型能力,強調音箱級對話體驗;訊飛的iFLYBUDS Nano則藉助語音識別積澱,在會議轉寫、實時翻譯等場景落點清晰。

相比之下,手機廠商更注重“生態協同”路徑:小米旗下Buds系列搭載自研語音助手“小愛同學”,並持續通過系統更新優化語音交互體驗;華爲FreeBuds Pro與FreeClip則在HarmonyOS體系下,支持智慧字幕、耳語模式與穿戴健康聯動;OPPO則通過Enco系列探索藍牙+AI算法融合,如引入心率檢測、智能降噪和環境聲識別功能。

有行業分析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開放式耳機過去被視爲“舒適優先、音質妥協”的產品,如今成爲AI耳機功能實現的重要硬件形態。一方面它有更大結構空間容納傳感器、NPU芯片、低功耗WiFi模塊;另一方面,其“全天候佩戴+低侵入感”的屬性,使其天然適合成爲AI服務的入口。

值得注意的是,運動健康功能也成爲AI耳機中越來越重要的一環。以ARC 5爲例,其部分版本新增血氧檢測(CFDA認證)及輔聽功能,可實現運動中語音反饋與數據記錄;而華爲、榮耀等廠商亦將其耳機作爲健康檢測的延伸觸角,可與手環、手錶形成“組合拳”。

一位Cleer產品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耳機不只是一個‘聽’的工具,更是伴隨用戶運動、工作、生活的智能夥伴。”在他看來,如何讓AI真正作用於用戶決策和體驗,是耳機產品升級的關鍵。

整體來看,AI耳機市場正經歷功能“加法”階段,各家從語音助手、健康監測到實時翻譯、會議記錄等方向切入,嘗試在用戶生活場景中尋找穩定錨點。廠商之間也開始形成從音頻廠商、AI平臺方到智能手機企業的多方博弈格局。

AI耳機撬動音頻產業“價值槓桿”

2024年,被業界視作“AI耳機元年”。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AI耳機在傳統主流電商市場銷量達31.5萬副,銷額達3.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高達260.9%與405.9%,成爲耳機品類中增長最快的子賽道之一。

開放式耳機(OST, Open Style TWS)同樣延續了高速增長趨勢,其銷量份額已達20%,線上銷額同比增長47.0%。

根據Canalys(2025年2月)最新統計,2024年全球TWS耳機出貨量達3.32億臺,同比增長12.6%,其中開放式耳機與AI耳機成爲結構性亮點。Cleer、Ola Friend、小米、華爲等品牌加速推出具有AI語音交互、健康監測、空間音頻等功能的新產品,拓展了耳機在“全天候智能助手”場景中的應用邊界。

據華福證券2024年四季度研報分析,AI耳機不一定會帶來“顯著放量”,但由於其融合交互、感知、語義理解等模塊,對上游芯片、聲學模組、健康傳感器提出了更高集成要求。

Canalys研究經理Cynthia Chen分析認爲,“AI正重新定義個人智能音頻設備功能的邊界,幾乎所有廠商都在探索AI的全新用途。”當前產業主要聚焦於三類核心功能:

健康監測:頭部品牌已在旗艦產品中集成心率、姿態、血氧監測能力;

自適應音頻:通過傳感器識別場景,實現動態降噪和空間音效優化;

實時翻譯:從高端旗艦下沉至中端產品,成爲主打AI功能之一。

Canalys在市場調研報告中表示,2025年全球AI耳機市場將維持兩位數增長,年出貨量有望突破1億副。AI耳機正從“輔助工具”向“主動服務終端”轉變,並將與智能手錶、眼鏡等設備協同構建多模態人機交互系統。

從芯片到傳感器,AI耳機對上游產業鏈帶來多維度拉動。高通副總裁Dino Bekis 在2024年公開訪談中表示,AI在無線音頻終端上的關鍵價值不再僅限於“喚醒助手”,而是通過環境感知、自適應降噪、語音識別等技術嵌入完整聽感體驗。這一變化對終端芯片的算力與能效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其最新S7音頻平臺已廣泛落地Cleer、FIIL等品牌,具備良好滲透基礎。

本土供應鏈廠商亦在加速響應。恆玄科技在2024年年報中稱,AI耳機已成爲拉動終端芯片需求的重點場景,該公司全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71.7%;歌爾股份則披露,AI耳機相關整機業務在2024年實現大幅增長,成爲推動該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144.93%的核心引擎。

與此同時,瑞聲科技(AAC)、共達電聲、佳禾智能等上市公司均已在財報或調研紀要中提及,AI耳機正推動“聲學結構、傳感器集成、算法協同”的設計理念升級,對其聲學模組、MEMS麥克風、AI降噪芯片等核心業務構成利好。

Counterpoint Research表示,未來AI耳機將在教育、助聽、運動健康管理等垂類場景中深度發力,形成差異化應用組合,藉助AI能力打通多終端設備之間的信息流與感知通路,從而構建“以耳爲中心”的智能終端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