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動中國AI市場的Manus到底意味着什麼?

央廣網北京3月7日消息(記者 樊瑞)在人們還沉浸在DeepSeek帶來的震撼中時,中國AI行業又有新爆品誕生。

3月5日晚,由中國公司研發的全球首款通用AI Agent(人工智能體)“Manus”發佈,引發科技行業關注。

由於產品處於內測階段,僅以邀請碼形式開放使用,Manus快速進入供不應求的狀態。一時間,Manus邀請碼成爲科技圈的“稀有品”,二手邀請碼被炒到數萬元。

一時間,資本市場也被帶動。3月6日,港股三大指數齊漲,恆生指數漲3.29%,恆生科技指數漲5.40%,國企指數漲3.57%。AI概念股領漲,明源雲漲23.35%,金蝶國際漲超20%。A股方面,AI概念同樣火爆,科創50漲3.81%。

“人機協作的下一代範式”

3月5日晚,國產大模型團隊Monica發佈了全球首款通用型AI Agent產品 Manus(拉丁文“手”,翻譯爲知行合一)介紹。

在Manus官方網站發佈的長達4分多鐘的視頻介紹中,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季逸超用英語介紹Manus,稱他們所構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產品,能彌合概念和執行之間的差距,“我們把它看作是人機協作的下一代範式,可能讓你提前一瞥AGI(通用人工智能)”。與傳統 AI 助手不同,Manus不僅能提供建議或答案,還能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從發佈的視頻演示來看,Manus可完成簡歷篩選、房產遴選、股票分析,輸出非常流暢的高度自動化結果。

Manus團隊的Hyan在Superlinear Academy(一個專注於AI領域的在線學習平臺和會員社區)上發帖介紹稱:“Manus是全球第一款通用Agent產品,可以解決各類複雜多變的任務。無論你需要深入的市場調研、繁瑣的文件批量處理、個性化的旅行規劃還是專業的數據分析,Manus都能通過獨立思考和系統規劃,在自己的虛擬環境中靈活調用各類工具——編寫並執行代碼、智能瀏覽網頁、操作各類網頁應用——爲你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而非僅僅提供建議或答案。”

該團隊介紹,Manus在GAIA基準測試(用於評估通用AI助手解決真實世界問題的能力)中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的成績,顯示其性能超越OpenAI的同層次大模型。

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智能學院副院長陳寶權向央廣網記者介紹,Manus和之前被熱議的Genesis(生成式物理引擎)有些相似,共性是產品的設計好、指引需求方向、宣傳視頻吊足胃口。他也指出,但接下來的核心是產品必須做到位,Genesis沒有達到用戶預期,一上手發現實際性能與宣傳視頻差別很大。“Manus有零星的用戶測試出來,有好有壞,具體產品如何,還需拭目以待。”

人工智能體應用時刻已來

多名AI行業人士向央廣網記者表示,Manus的出現代表了多智能體AI技術的一次顯著演進。傳統的“大語言模型”(如ChatGPT)雖有強大的自然語言理解和生成能力,但通常以單代理形式工作,輸出往往只是文本回答,缺乏連續自主行動能力。當面對複雜的、多步驟的問題時,需要用戶逐步引導,難以一次性完成整個任務。

長期研究人工智能的某企業AI合規負責人朱玲鳳向央廣網記者表示,AI的核心在於使用,尤其是在基礎模型能力大幅增長的情況下,拓展、探索更有價值的應用,纔是AI普惠的關鍵。此次Manus將模型思考能力和工具調度能加以結合,實現了多智能體的規劃、執行和反思,是較有意義的發展,這也是下一步人工智能發展的方向。

佈局智能體,已經成爲大廠發展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和趨勢,多家大廠都發布了智能體相關的應用。

去年12 月,谷歌發佈其最新版大模型Gemini 2.0系列,表示其“專爲智能體時代設計”,並介紹了多個智能體應用,包括Project Astra。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Sundar Pichai)認爲Project Astra “展示了通用 AI 助手的曙光”。去年10月,微軟連發10個AI智能體,面向銷售、運營等場景。11月,微軟又宣佈Copilot Studio平臺已支持用戶構建自主智能體,同時發佈5款預構建的智能體。在國內,字節、百度、騰訊、阿里等科技大廠,以及智譜等AI廠商也在發力AI智能體。

中信建投證券此前發佈研報表示,隨着AI大模型能力不斷迭代增長,模型之間差異在縮小,Meta、字節、小米等巨頭開始大力佈局端側AI,搶奪AI Agent入口和產品,預計2025年將會成爲AI Agent商用爆發的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