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樟樹:奏響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的古韻新聲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江西省樟樹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單位5處,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15處,宜春市文物保護單位1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3處。近年來,樟樹市緊扣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積極探索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的新路徑,釋放文物承載的文化力量,讓古老的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奏響一曲古韻新聲。
爲進一步夯實文物保護與活化利用工作基礎,樟樹市以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爲契機,不斷廓清文物資源家底,深化全市古建築等不可移動文物專項調查。組建由“老文博、新青年、基層文化幹部”組成的專業普查隊伍,運用高精度文物普查數據採集設備、無人機航拍等技術手段,準確記錄每一處文物的空間位置、保護級別、權屬、文物類別、歷史沿革、保存狀況等多項信息。在完成文物普查後,該市博物館依託現代信息技術,將文物的基本情況和現狀等信息以文字、圖片的形式上傳至全國文物普查信息管理系統,爲文物信息安全構築起堅實防線。“這些文字和圖片上傳系統後,就像給每一件文物都建好了專屬的‘身份證’,不僅能讓我們更全面地瞭解文物資源,還爲後續的精準保護和科學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撐。”該市博物館館長鄭園平表示。
該市從法規政策、部門協作、專業人才培養等多維度發力,健全市、鎮、村三級文物保護網絡,不斷完善文物保護的協調機制,加強與公安、自然資源、住建、消防救援等部門的工作協同,及時開展工作交流,形成文化遺產保護的強大合力,全方位構建科學高效的文物保護體系。今年以來,該市實施“古韻新生”七維守護工程,對古井、古祠堂、古廟院亭塔、古門樓牌坊、古橋涵碼頭、古村落、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七類有重要價值、急需保護的文化遺產進行“專屬化”的保護,市財政將每年投入350萬元用於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修繕。下一步,該市將先行修繕10處重點搶救性保護文物,分批次修復或整治54處七類文物單體建築、古村落(集中連片古民居)。
在文物保護的基礎上,樟樹市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注重“文教旅”融合發展,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模式,讓文物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該市深挖藥文化、酒文化等元素,推進歷史建築活化利用,打造三皇裡旅遊休閒街區,將古老的建築與現代商業業態相結合,讓“老地標”變身“新名片”。街區內還原了古代藥市的熱鬧場景,設置了傳統中藥炮製技藝展示區,遊客不僅能近距離觀賞“樟幫”獨特的製藥手法,還能參與體驗,親手製作香囊、中藥膏方等。同時,樟樹市博物館充分發揮自身館藏、展覽等資源優勢,開展“文物課堂”進校園、“四普”展覽進社區、線上直播等形式多樣的研學活動,積極探索文物與教育的融合“路徑”。在清江中學,學校開設古府文化特色課,通過討論課、知識競賽、實地探訪等多種形式,讓臨江鎮的歷史故事、古蹟名勝“火”起來,臨江鎮鎮政府還在學校附近建起臨江鎮文博館,設有古府文化、古陶文化、中醫藥文化體驗區等,成爲學生感受家鄉文化的重要研學基地。(肖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