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紅圩小鎮的三重文化傳承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在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有一座熠熠生輝的紅圩小鎮——草林鎮,它宛如一部生動史書,靜靜訴說着往昔崢嶸歲月,承載着深厚紅色文化、誠信和諧圩場文化以及多元民俗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也引發人們對精神傳承的深度思考。
作爲一個以紅色旅遊爲主,以地方特色產業爲支撐的特色小鎮,草林鎮吸引大量遊客參觀遊覽,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旅遊人數達到10.2萬人次,拉動消費2575萬元。
推廣紅色文化
爲更好傳承革命精神,2019年6月,遂川縣投資 9.12億元建設草林紅圩特色小鎮。它地處該縣“一心兩軸三片區”中的西部特色產業區核心區位,交通發達,以“紅色旅遊+綠色產業+大地藝術”的產業融合方式,運用“旅遊+”“產業+”“紅色+”“扶貧+”模式,打造成一顆璀璨的明珠。
在紅色研學活動中,推出“聆聽一段紅圩故事、觀看一部紅色影片、重溫一次入黨宣誓、誦讀一首紅色詩詞”等豐富多樣形式,吸引衆多遊客,尤其是青少年,將“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紅色基因”詮釋,把紅色基因刻在骨子裡、紮根於心。
紅色圩場展覽館與初心教育館,猶如紅圩小鎮兩座精神豐碑。歷史文物豐富、圖片資料詳實、場景復原逼真,生動再現了當年全力支援井岡山革命鬥爭和建設的光輝歷程。
踏入展館,遊客彷彿能聽見先輩們堅定腳步聲,看見艱難困苦中不屈不撓、奮勇抗爭的身影,深刻感受到革命勝利來之不易,不禁涌起崇高敬意。
深耕圩場文化
自古以來,草林鎮就是湘贛邊界四大圩場之一,有着深厚底蘊。如今,草林鎮依舊保留傳統,每逢農曆一四七爲集日,圩場熱鬧非凡。
老式的米鋪、布店、中醫館、理髮店、茶館等在街兩旁一字排開,商鋪、店面招牌大多木雕,開關是“上門板”,保留當年粉刷的牆面。行走在古老的青石板上,彷彿穿越回那個百業興旺的老圩場。
紅圩小鎮建設以圩文化爲核心,規劃了“一心一軸五區”,其中“一心”爲圩文化主題街區,“一軸”爲圩文化與茶文化體驗景觀軸。“五區”分別爲綜合服務區、原鄉聚落區、茶養研學區、萌寵樂園、茶文化主題園。
圩文化主題街區由前街、后街和下街組合而成,不僅有非遺街、戲臺、四合院式紅色客棧、現代氣息的左溪書院等景點,還有尋味坊、造物坊,擺放着狗牯腦、板鴨等特色產品,以及龍泉碼測樹、黃坑油紙傘等傳統文化。古街內,小橋流水、古樸典雅,在遊覽中感受傳統圩場文化獨特魅力,延續着千百年來商業脈絡與生活氣息。
茶館是紅圩小鎮最大特色,特別是圩日,從周邊前來趕圩的人們忙完事情後,大多會到茶館坐一坐、聊一聊。一張桌子四條板凳,三五一羣,四五一夥,抽菸、喝茶、吃浸壇,好不悠閒。在這,不僅交流着生活點滴,還分享着彼此喜怒哀樂,和諧氛圍在這長盛不衰。
璀璨民俗文化
遂川擁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九腔十番、龍燈曲牌、珊田架花、木雕等非遺項目是當中瑰寶,它們蘊含着勤勞、智慧、創新等多元精神,在紅圩小鎮得到了充分展示傳承。舉辦“民俗特技”“傳統文化遊”等活動,讓遊客近距離感受無窮魅力。紅色研學線路中,也巧妙植入非遺元素,通過視頻觀看、音頻欣賞與實物展示等方式,展示傳統美食、民俗表演、民間傳統技藝等,與景區深度融合。
在小鎮上,有專門展示區域和工坊,遊客不僅可以欣賞精美黃坑油紙傘,還能參與制作,體驗傳統手工魅力;大汾摺扇、高坪籠藏米果等傳統工藝品和美食也與遊客親密接觸,可大飽眼福、口福。
民俗展示與傳承,豐富了紅圩小鎮文化內涵,在遊玩中領略獨特風土人情,在觸摸非遺中感受傳統文化脈絡,這便是紅圩小鎮自帶深刻而持久的傳承意義。(張澤東、劉祖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