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多元經營激活“綠色經濟”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在江西省遂川縣西北部,有一片被譽爲“天然氧吧”的“綠寶石”——五指峰林場,森林覆蓋率高達98%,林木蓄積總量218萬立方米,是重要生態屏障。然而,這裡也曾面臨不少發展困境:市場低迷導致木材收入銳減,收支矛盾突出,甚至難以發出工資……

近年來,該場以森林康養爲引擎,發展林下經濟,成功蹚出一條轉型新路,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森林康養:打造避暑勝地、

五指峰林場下轄的大壩裡和五指峰分場,海拔分別爲1720米和1000米,屬獨特高山小氣候,擁有豐富動植物資源,負氧離子含量超高,是夏季避暑、冬季賞雪絕佳之地。

“過去賣木頭,如今賣‘風景’。”五指峰林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李雅河介紹,利用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全域旅遊契機,確立下發展森林康養產業的轉型路徑。

爲破解資金難題,林場積極向省市爭取項目支持,累計籌措資金2000餘萬元,對基礎設施全面改造升級:硬化道路13公里,新建信號塔4座,改造電網10公里;還新建了步道、觀景臺、運動場、遊客接待中心2處、高標準民宿40餘間,其中步道4000餘米,觀景棧道200米,觀景臺2處。

此外,林場精心打造了“三杉”步道、小微溼地、峽谷瀑布、高山杜鵑長廊、生態茶園,紅軍路等景觀景點,它們各具特色,吸引了衆多遊客打卡。

康養基地正式運營後,單日遊客峰值突破百人,2024年,實現旅遊創收達30多萬元,被井岡山大學等院校列爲實踐基地,成爲集休閒、研學、康養於一體的網紅打卡地。

林下經濟:巧用林地資源

森林康養火了,林場又打起了“林下”的主意。在康養基地附近,種了黃桃、八月炸、獼猴桃等水果,發展西芎苗、野芹菜、高山蘿蔔等特色蔬菜20畝。遊客來了不僅能賞景,還能體驗採摘樂趣,品嚐生態美食,江西省中醫藥大學更是將這裡設爲“中藥資源與民族藥研究中心科研創新實訓基地”。

“我們養的蜜蜂,採的是天然闊葉林花粉,品質特別好。”林場工作人員介紹,依託豐富森林資源,大壩裡養殖野生蜂200箱,年產蜂蜜3000斤,銷售收入21萬元。

林場還推行“杉木+崗梅”套種模式,與華潤三九藥業合作,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崗梅生長快、收益週期短,五年後,畝產值可達6000元,純利潤3000元以上。目前,已種植厚朴、黃精等中藥材600餘畝,崗梅3000餘畝,爲綠色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產業升級:培育特色產業

立足資源優勢,林場還大力發展筍竹兩用林、高山生態茶園和大徑材培育,進一步夯實產業根基。

在大壩裡和五指峰分場,林場打造1000畝筍竹兩用毛竹林,安裝了水肥一體化和運輸軌道,年產鮮筍120噸,種下兼具觀光與經濟價值高山毛金竹400畝。

“茶葉長在海拔1000多米雲霧繚繞的高山上,品質一流。”李雅河說,林場建設了700畝高山生態茶園,遊客來了可以體驗採茶樂趣,品嚐新鮮茶葉,買回家慢慢品嚐。

此外,林場還培育了珍貴樹種紅豆杉純林30畝,紅豆杉-杉、楠木-杉混合林1500畝,爲未來可持續發展儲備資源。

數據顯示,2024年,林場發放民工工資550萬元,帶動150人就業,實現了“綠了青山,富了百姓”。

“山河遠闊,不懼路長。”李雅河表示,未來五指峰林場將繼續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推動森林康養與林下經濟深度融合,帶動更多羣衆增收致富,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如今,五指峰林場的成功實踐,不僅爲林業轉型提供了樣板,更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這片曾經的“木頭經濟”之地,正以多元經營、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書寫着綠色發展的新篇章。(張國棟、李玉瓊、劉祖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