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金:政務公開促舊改 陽光治理煥新生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從昔日“髒亂差”的治理頑疾,到如今全省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優秀案例,江西贛州瑞金市象湖裡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這場惠及4590戶近2萬居民的“蝶變”,背後是“陽光改造”政務公開模式貫穿始終的創新實踐,瑞金市探索出一條政府主導、羣衆參與、文化賦能的舊改新路徑。

問需於民定方向,方案“接地氣”​

改造前,瑞金市摒棄“政府配餐”傳統模式,以羣衆需求爲規劃設計“第一信號”。通過線上問卷、線下座談、入戶走訪等多元渠道,累計收集4590戶居民意見建議237條,梳理形成“拆改結合、修舊如舊、文旅融合、共建共治”四大改造策略,創新推行“羣衆點菜”式方案制定模式。

住在象湖裡街區20多年的王阿姨說:“以前總擔心改造不按咱的想法來,沒想到政府真來問我們!我提了‘想留着老宅子的木窗戶’,後來方案裡真寫了,這點特別貼心!”

居民關於保留歷史建築、增設公共空間等核心訴求,直接轉化爲改造方案具體內容,既守護了街區歷史文脈,又精準迴應羣衆關切,爲項目築牢民意基礎。

全程公開聚共識,過程“有溫度”​

改造過程中,瑞金市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化公開體系。線下依託大榕樹下的“有事好商量”議事平臺,定期組織居民代表共商改造細節;線上通過微信羣實時推送工程進展。針對居民反映的道路狹窄、公共空間不足等問題,項目方及時調整方案,拆除危房違建600餘處,建成10個廣場和停車場、新增400多個停車位及7座公廁。

“以前祠堂門口有個‘臭水塘’,夏天味兒特別大,路過都得繞着走。改造時,政府把設計方案貼出來讓大家提意見,最後用了生態修復的辦法,把臭水塘變成了景觀塘。現在早晚都來這兒散步,水裡還有魚呢,心情也舒暢多了!”住在附近的張大爺笑着說。

文化賦能創特色,成果“有內涵”​

瑞金市將政務公開與文化傳承深度融合。一方面,打造政務公開政策宣講廣場,常態化開展惠民政策解讀活動;另一方面,對改造後的上陽書院進行活化利用,每月舉辦書畫培訓,並提前公示活動計劃,方便羣衆參與。今年春節期間,書院還組織“寫春聯、送春聯”活動,吸引衆多居民參與,成爲凝聚民心的文化陣地。​

此外,瑞金市創新打造“五坊七鋪九店”“擂茶牛市”等文旅新業態。其中,“擂茶牛市”匯聚20餘家特色小吃店,同時還設置了政策宣傳屏,羣衆在品嚐美食的同時,還能通過屏幕瞭解惠民政策。​

多元互動提質效,公開“更貼心”​

“小巷管家”志願隊成員都是社區裡的熟人——退休老師、老黨員和熱心鄰居。他們不搞生硬宣講,晚上搬個小板凳在涼亭組織“社區夜話”,還主動上門開展“敲門行動”,一邊講政策,一邊聽大家的煩心事,成了走街串巷的“政策宣傳員”和“民情收集員”。

瑞金市還推行“點單式公開”機制,每月收集處理羣衆意見,精準迴應羣衆關切;同時,在人口聚集處設特色信箱,補充線下互動渠道,方便羣衆隨時反饋意見建議。並結合節假日開展特色活動,將醫保社保、養老服務等政策,以“三句半”、小品、採茶戲等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演繹,讓政策以更生動的方式被羣衆知曉,有效提升政策知曉率與羣衆信任度,推動政務公開真正走進羣衆心裡。

如今,象湖裡街區已從“問題街區”變爲宜居、宜業、宜遊的“三宜樣板”。下一步,瑞金市將持續深化“政務公開+”模式,建立改造後評估機制,優化公共服務,爲老舊小區改造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推動基層治理從“政府主導”向“共建共治”深度轉變。(劉金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