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AI 驅動 瑞銀陳玟瑾:臺股不到全面獲利了結時

瑞銀投資銀行臺灣證策略師暨非科技產業分析師陳玟瑾。圖/瑞銀提供

瑞銀證券臺股策略分析師陳玟瑾指出,美國今年可望啓動三次降息、共4碼,研判臺灣明年也有降息空間,在資金寬鬆環境下,搭配接下來AI產業獲利向上空間期待感,臺股評價雖不算便宜,但也不到昂貴地步,各機構法人對臺股興致勃勃,不到全面獲利了結時。

瑞銀證券對臺股今年高點預期23,870點、樂觀情境25,330點,雙雙達標,難能可貴的是,期間經歷川普對等關稅襲擊導致全球股市重挫,陳玟瑾並未因而調整臺股指數高點預期,以臺股現階段強勢表現來看,堪稱今年預測最準。

陳玟瑾受訪時指出,臺股評價來到18~19倍本益比水準,比過去平均高出一個標準差以上,營收成長率16%則與過去28年平均值相差不多,光是這樣看,難免會令市場擔憂評價偏貴。

不過,接下來有二大重點,有機會刺激臺股重新評價。陳玟瑾說,首先就是降息,瑞銀預估,美國今年將會降息三次(9、10、12月),分別降息1碼、1碼與2碼,明年再降息一次。降息有利本益比上調,且臺灣大部分都是成長股,國際熱錢可望再進軍臺股、新興市場,目前將會持續觀察利率政策變化。

除了本益比受國際熱錢帶動的調升空間,另一方面,瑞銀也在觀察臺股2026年獲利是否有進一步上調空間,目前的確有看到零組件部分的獲利預估向上調整,接下來若AI族羣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投資報酬率(ROI),伺服器與AI相關新品的出貨順暢,如能帶動整體臺股獲利向上,則明年高點就還有空間。

有趣的是,陳玟瑾分享,部分較積極的客戶基於對AI前景的樂觀看法,儘管諸多科技新品與技術的藍圖尚未完全明朗,評價基準卻已放眼2027年獲利。但不論如何,從資產組合角度出發,均不會現在就把持有的AI部位降至最低,頂多部分獲利了結。

對應年初時,不少國際機構法人對臺灣的投資集中在AI四大權值股,陳玟瑾認爲,當時外資很容易對臺灣配置偏低,然現在資金追逐目標已經慢慢擴散至其他族羣,低配置情況已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