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拍板 北市推動校校有公託
公立託嬰中心名額僧多粥少,北市候補人數高達數千人。本報資料照片
北市長蔣萬安拍板,北市推動「校校有公託」重大政策。北市公託候補達3千餘人,引發家長抱怨,形容抽公託跟中樂透一樣難。蔣表示,北市朝各公立國中小、高中都須附設公託中心目標邁進,對此各黨派議員樂見其成,呼籲人力培育等配套要做好。
社會局表示,已發函請各校盤點餘裕空間,也會去場勘評估可行性。
中華幼兒教育協會理事長蘇傳臣表示,目前公託師生比約1比4,大環境少子化嚴重,需求是否持續且長久,也是市府要思考的長遠議題,且廣設公託恐造成排擠效應,衝擊私託業者及教保員,要着重整體制度面討論。
「學校不只是學校,同時也是社區的一部分,也是地方翻新的起點。」蔣萬安日前市政會議聽取教育局高齡校舍專案報告,裁示北市朝「校校有公託」政策推動。
蔣說,少子女化成因多,養不起的經濟因素佔很高比率,包括托育費用高,若送託比率低表示會有更多隔代教養,還有女性因生養子女被迫退出職場,政府有責任提對策。蔣說,學校閒置教室改作公託,將遇到來自校方很大阻力,有校長會認爲學校主管機關是教育局,公託主管機關是社會局,增設公託中心會增加校方管理複雜度,出於便利管理的本位主義應該破除。
另,蔣萬安也指示工務局協助教育局評估30年屋齡以上校舍,如果結構安全、因少子化閒置,評估「整棟建築設置成大型公託中心」可行性。
民進黨議員簡舒培認爲,處理公託議題須大刀闊斧,包含師資培育、空間配置等,現況仍有不少優秀私託、準公託還有名額,可能因近日新聞案件、收費等,讓家長選擇缺乏信心,市府應一起納入規畫制度。
國民黨議員柳採葳表示,樂見市府廣設公託,不只公託,未來公幼也會有需求,籲市府落實一條龍制度;民衆黨議員黃瀞瑩說,增設公託是好事,數量增加時,環境、品質更不能忽視,培育教育人才、軟硬體設備等配套要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