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公託如中樂透候補3千人 蔣萬安拍板推「校校有公託」

爲加速公託建置,北市長蔣萬安市政會議宣示,臺北市未來朝「校校有公託」重大政策推動,臺北市未來朝任何一所公立國小、國中、高中,都須附設公託中心。圖/本報資料照片

爲加速公託建置,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市政會議拍板,北市朝「校校有公託」重大政策推動。目前北市公託候補已高達三千人,引發家長民怨,還有人形容抽中公託等同中樂透,蔣萬安拍板,北市未來朝任何一所公立國小、國中、高中都須附設公託中心。

另外,蔣萬安也指示工務局協助教育局,評估30年屋齡以上校舍,如果結構安全、並且因少子化閒置,評估「整棟建築設置成大型公託中心」的可行性。

「學校不只是學校,它同時也是社區的一部分,也是地方翻新的起點。」三寶爸的北市長蔣萬安日前市政會議聽取教育局高齡校舍專案報告,蔣萬安提到,少子女化衆多原因之中,養不起的經濟因素佔很高比例,包括高額托育費用,送託比例越低也表示會有更多隔代教養,或女性因生養子女被迫退出職場,他認爲政府有責任提出對策。

蔣萬安在市政會議裁示表示,北市府決定參考北歐國家,及新北等其他成功縣市做法,大量推廣設置0到2歲的公託中心,利用現有學校的空間附設公託中心或是公立幼兒園。

蔣提到,透過利用學校空間附設公託或公立幼兒園將有多優點,包括學校是最安全環境,最能讓父母放心送托地點;第二,學校原是依人口常態分佈狀態選擇設置的地點,在各級學校附設公託與公幼,將讓更多市民方便接送孩子;第三,少子女化之後必然出現更多閒置教室,改作公託或是公幼,更有效利用公共資產。

蔣萬安也舉其他縣市推動經驗提到,學校閒置教室改作公託的政策的時候,會遇到來自學校方很大的阻力。例如很多校長會認爲學校主管機關是教育局,公託的主管機關是社會局,因此增設公託中心會增加校方在管理方面的複雜度。但他認爲這是出於便利管理的本位主義應該破除。

蔣說,臺灣少子女化的趨勢已經持續超過20年,多數學校當然都有閒置教室,與其讓閒置教室用作名實不符或使用效益極低的用途,寧可拿來開辦公託中心或是公立幼兒園。爲了擴大公有土地的使用效益,北市府現在新建辦公廳舍的時候,都是採取鼓勵更多單位合署辦公的複合性使用方式,各級學校也應該循同樣邏輯,納入公託或公幼。

蔣萬安指示副市長林奕華負責督導這項重大政策,並指示教育局務必覈實清點閒置教室;社會局加大推動公託量能;財政局協助清查閒置教室以外閒置公有空間:工務局協助閒置教室改作公託或公幼的修繕工程;捷運局未來聯開大樓,與都發局新建社宅,也都須將公託或公幼列標配。

蔣萬安說,北市府一定要讓市民感受市府願照顧年輕夫妻小家庭,及瞭解現在生育、養育子女沉重經濟負擔,北市府願提出對策決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