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喊7000戶社宅 黃瀞瑩曝有3000戶要等超過20年
臺北市長蔣萬安喊出4年新增7000戶社宅潛力基地,議員黃瀞瑩發現其中3000戶是北投機廠所蓋社宅,得要花2689億元、超過20年纔可能換得。圖爲已蓋好的廣慈園區社宅。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長蔣萬安喊出4年新增7000戶社宅潛力基地,議員黃瀞瑩發現其中3000戶是北投機廠所蓋社宅,得要花2689億元、超過20年纔可能換得,她直呼3000戶不該只是報告上的數字,而要是市民看得見、住得進的家。都發局說,持續研議。
「說好的社宅呢?」黃瀞瑩檢視蔣市府的社宅興辦藍圖發現,高達3000戶的社宅目標戶數全部投注在「北投機廠TOD開發案」,想通過北投機廠的開發來取得社宅。
她指出,在捷運機廠上蓋房子,儘管在工程方面經評估後是可行的,但北市府未向市民報告的是「這個以商場開發爲主軸的計劃需花費2689億元,開發期程預估至少要22.5年。」她質疑,究竟是否符合經濟效益?開發案是否符合TOD政策在居住正義上的實踐?
黃瀞瑩說,目前北市府提出的「北投機廠開發案」絕非是TOD取得社宅或可負擔住宅的範例。在居住正義的實踐上,期待蔣萬安能聚焦眼前可行的解方,例如守護屬於雙北市民「只租不售」的捷運聯開宅、重新檢討TOD政策、推動輪候制等,進一步引導民間力量一同打造更多可負擔住宅。
都發局迴應,北投機廠整體開發規畫是由臺北捷運公司委託專業團隊辦理開發可行性評估。鑑於該案涉及整體發展定位及工程介面銜接,且須進一步評估基地開發的財務規畫,市府團隊將持續研議,以推動北投機廠及社宅的開發。
都發局說,市府透過開發可利用的市有土地、公辦都更、TOD大衆運輸導向多目標使用、公有房舍改建使用、區段徵收等多元方式增加社會住宅存量,盤點新增規畫社宅的潛力基地約7000戶,並公告第一階段優先推動社會住宅基地21處共6813戶,按程序編列規畫設計預算並辦理先期規畫評估。
都發局說,去年與今年已編列5處社宅潛力基地預算,現正辦理規畫設計作業,今年上半年新增北投區新奇巖社會住宅2區、萬華區東園社會住宅共2處社宅潛力基地,預定於明年度編列規畫設計預算,後續將提送北市議會審議,爭取預算編列,穩健落實社宅興建計劃。
另外,都發局今年啓動「臺北市大衆運輸導向可申請開發許可地區細部計劃」修訂檢討,市府將參酌首爾等國際城市相關規畫及可負擔住宅政策,在TOD計劃內融入提升公益性及多元取得社宅或可負擔住宅資源的政策,作爲未來執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