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學校出現“袖珍”班級,校方採取新教學模式,家長心情複雜

對於生活在大城市的家長而言,一定要記好心儀學校的報名時間,否則就可能因爲學生數量已滿而錯過。可地處偏遠的學校就輪到校方擔心了,因爲新生兒數量少,不免會擔心新生入學人數問題。

尤其是小學,它的新生入學人數最能體現當地經濟狀況。如果學生數量太少很可能是因爲外出務工的家長人數太多,爲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他們通常會帶着孩子外出求學,也有可能是年輕人都走了出去,在外地結婚成家了。

江蘇一學校出現“袖珍”班級,校方採取新教學模式,家長心情複雜!

爲了改善偏遠地區的教育環境,教育部已經採取了措施,因此在我們印象中的那些毛坯教室基本已經不存在了。而爲了提高當地的教學質量,也會用一些政策吸引師範生前往,因此現在偏遠地區的中小學,教學也沒那麼落後了。

隨着九月份的到來,各地中小學也都陸續開始迎新,其中當屬小學的開學儀式比較花哨了。看到校園中一張張稚嫩的小臉,彷彿看到了祖國未來的希望,而江蘇一小學卻迎來了新景象,一年級的新生只有3名,爲此還被戲稱爲“袖珍”班級。

在鎮江市丹徒區的江心實驗學校開學不久後,吳老師就跟二年級的同學介紹了新學期的變化。這學期他們將迎來3名新同學,除了語文、數學不跟他們一起上外,其他課程將跟他們一起進行。

這可不是給他們開小竈,而是因爲一年級只有這三名學生,考慮到實際教學問題就決定讓一二年級共用一個教室了。據瞭解,該校的生源也很緊張,9個年級共只有114名學生,在新生入學後更是減少至99名。

同時校方還採取了新教學模式,部分課程合併教學,這種教育方式也被稱爲“複式教學”。不過校領導也表示,因爲新生數量太少,因此對一二年級的學生將不採用複式教學方式,而是將數學和語文拆開,由兩位老師分別教學。

這樣也是爲了讓學生能在語文、數學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據語文老師吳老師表示,在開學後的幾天裡,她發現學生們的學習狀態比以前更好了,或許是在看到新生數量後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

再加上學生人數的減少,使得同學們也能更加深切的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吳老師相信,只要學生們努力未來就一定會充滿希望。對於這種情況,家長們可以說是心情很複雜了,因爲新生數量少他們得到的關懷肯定也會多。

但同時,他們也考慮到了現實問題,因爲現在競爭力太大,他們也希望孩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家長們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既然已經上學了那就把握好當下吧,在老師獨特的關懷下,也許會比去外地求學效果更好。

新生數量的減少,也改變了部分教師的命運,壓力再次給到師範生

由於學生人數過少,江心實驗學校也不得不裁掉部分老師,這就導致在校老師加重了教學負擔,同時被裁的教師也失去了“鐵飯碗”。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次巨大打擊,同時壓力也再次給到師範生。

並非是考上教師編就能一勞永逸了,還需真正熱愛教育事業,能爲之付出心血的。即便不是在學生數量少的學校也要有危機感,畢竟教師退出機制不知道什麼時候就執行了,再想混是不行了。

筆者認爲,江心實驗中學也讓大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教育資源的傾斜問題要想完全解決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同學們自立自強了,在資源不平等的情況下,只有更努力纔會有前途。

家長不必憂心,雖說該校學生數量少,但確實也有一定優勢

學生數量少、教學資源存在一定的落後問題,是家長們所擔憂的。尤其是在中考分流政策執行下,相信家長們也是擔心將來他們的成績不夠出彩,考不上高中、甚至好高中,最終連讀大學都沒機會。

其實家長也不必過分憂慮,今年不就有一名“挖姜”男孩憑藉自己努力,考入了大連理工。還有考入清華大學的那名河南女學生,同樣也是家境不好,教育資源也並不突出,都是憑藉自己的努力、毅力考上的。

【筆者寄語】

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是家長們的苦心。江心島的這所小學也不是第一次因爲新生數量低被關注了,只能說想要增加學生數量,就要從提高學生成績入手,只有他們成績都亮眼才能吸引更多的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