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高原”之上起高峰
近年來,江蘇省着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圍繞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以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的目標,在構建全鏈條創新體系中重塑產業競爭優勢,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夯實研究基礎
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爲此,江蘇省設立24.8億元的基礎研究專項資金,推動物理、應用數學、合成生物三大省基礎科學中心實體化運行。同時,開展首批3家“應用基礎研究特區”試點,通過省地聯合、省企聯合,實施67項基礎研究重點項目。記者瞭解到,目前,江蘇省承擔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超5000項,居全國第一。
接受採訪時,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杜靈傑正“泡”在實驗室裡,希望通過引力子激發來探尋凝聚態系統中更加微觀的物質結構。“這項研究得到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攀登項目支持,有了穩定的研發經費,開展基礎研究更有底氣。”杜靈傑表示,投資基礎研究就是投資未來,江蘇省對基礎研究全面展開佈局,試點設立“應用基礎研究特區”,是前瞻務實之舉。
塑平臺、強投入,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成果迭出。據介紹,江蘇省將繼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動三大省基礎科學中心引進世界一流科學家、與全球頂級科研機構和央企開展戰略合作,實現研究能級躍升。預計到今年底,江蘇全省研發投入強度將達3.35%左右,基礎研究投入佔比達5.6%左右。
科技創新需要基礎研究的支撐,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立在產業基礎之上。以科技創新引領未來產業發展,是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必由之路。目前,江蘇省佈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18個重點領域,部署跨學科、跨領域、大協同攻關等18項重點任務,提出20條支持政策,力爭2035年在若干前沿科技領域成爲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基礎研究中心,推動“高原”之上起“高峰”。
江蘇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省將錨定“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全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雙向奔赴。圍繞“融合”這一關鍵詞,着力在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應用基礎研究策源、高新園區新質轉型、企業科技創新引領、科技體制改革集成等方面下功夫,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爲新質生產力。
提升產業能級
以創新爲“第一動力”,2024年以來,江蘇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產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以無錫錫山區爲例,近年來,該區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接續開展“科技創新年”“科技創新突破年”“科技創新提升年”系列活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讓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爲新質生產力的“最大增量”。
在錫山區,無錫一棉聯合相關單位憑藉“環錠細紗機自動接頭機器人及其協同智能系統”,入選2024年“中國智能製造十大科技進展”。在科技項目上實現突破的同時,錫山的科創主體也在拔節生長。2024年,全區新增科技型企業超過1500家。
錫山區在科創主體打造、科創載體搭建方面,堅持走“產業集羣+特色專業園區”的產業發展之路,持續推進“16+3+2”個特色專業園區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功能完備的園區載體。此外,錫山區還積極搶抓人形機器人、合成生物、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合成生物產業園、人形機器人產業園先後開園,推動形成“品牌園區引領、標杆園區支撐、精品園區聯動”的園區發展格局。
在南京六合區,藉助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際創新港這個“創新源”,地方產業需求與高校科研成果得以精準對接,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一次次“雙向奔赴”。“通過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態,高校智力資源加速向產業端滲透。”南航直升機研究院院長、六合區副區長(掛職)招啓軍介紹,聚焦飛行器設計、航空航天發動機等前沿領域,創新港搭建了跨學科的技術攻關平臺,形成從基礎研究到技術轉化的完整閉環。通過校地聯手競逐“空天”賽道,六合區已成爲江蘇和南京發展航空航天產業不可忽視的實力板塊。
從江蘇全省層面看,瞄準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和堵點難點,堅持“企業出題、企業答題”,有序開展技術創新需求儲備、有力實施重大技術難題攻關、有效推動中試驗證能力提升是江蘇省聚焦產業制高點的重要抓手。
記者從江蘇省工信廳瞭解到,圍繞產業體系發展需求,江蘇省面向“築峰強鏈”重點企業等創新主體,定期徵集產業鏈短板技術,梳理、論證形成產業技術創新需求,加大研發引導力度,1200餘家企業圍繞重點需求開展自主研發、進行技術儲備。
發揮企業作用
企業一頭連着科技,一頭連着產業,可以有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關鍵力量。江蘇省始終把推進企業技術創新作爲主攻方向,讓企業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中更好發揮主導作用,加速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
近年來,江蘇省先後出臺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10條政策、推進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15條措施、培育獨角獸企業着力發展新質生產力11條支持舉措等組合政策,加快創新資源集聚和力量統籌,切實推動將創新、產業、人才、資金等資源導入企業,着力壯大科技企業集羣。
截至2024年底,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突破5.7萬家、居全國第二,科創板上市企業111家、數量全國第一,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15家、躍居全國第一,50家企業入圍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佔全國的13.3%,181家企業入選中國潛在獨角獸企業榜單、佔全國的23.1%,新增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數量均居全國第一。
在無錫市,該市陸續出臺《無錫市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行動方案》《關於加快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致力於做強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團”。2024年,無錫市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300家。
激勵政策的出臺,讓堅持科技創新的企業看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如銀河航天自創立伊始,便始終堅守敢想敢試的科技創新精神。
“商業航天是與國際形勢緊密相連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中國商業航天從業者來說,既存在嚴峻挑戰,也充滿廣闊機遇。”銀河航天科技(無錫)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劉甜甜說,銀河航天成立之初,該公司便在首發星中採用技術難度極高的Q/V頻段,發射國內乃至全球第一顆Q/V頻段的低軌寬帶衛星。
關鍵技術和核心部件的突破、智改數轉網聯的普及,催動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目前,江蘇省牽頭和參與的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累計達14個、數量全國第一。
江蘇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江蘇省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重點聚焦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羣和50條重點產業鏈,着重做好創新中心培育、研發機構建設、創新載體賦能“育、建、賦”三篇文章。(經濟日報記者 薛海燕 蔣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