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機器人做成“必需品”

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首日,外骨骼機器人公司傲鯊智能的展位是現場少有的幾個需要嚴格限制參觀者流量、觀衆排隊才能入場的區域。沒有什麼複雜原因,就是人太多了。

傲鯊智能創始人、董事長徐振華介紹,本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帶來兩個系列產品,一個是前兩年一直在研發以及量產的工業化外骨骼產品Fit系列;另外一個就是面向消費端的外骨骼VIATRIX系列,設計小巧輕便,價格已降至千元級別,其可爲大家平時在戶外徒步、跑步、登山提供助力,讓運動“增程”。

此前,作爲《流浪地球2》電影中標誌性機甲技術原型的提供方,傲鯊智能的工業級外骨骼已完成一輪“科幻破圈”並引發熱議。徐振華表示,與2023年《流浪地球2》熱映時相比,目前基於AI的神經網絡軟件實現許多突破。例如,外骨骼的步態已不再固定,更傾向於模擬和學習人的常規步態,在瞭解使用者行走規律和特點後,再給予相應的助力。

徐振華稱,外骨骼產品的核心邏輯始終圍繞服務於人,無論是工業場景的減負增效還是消費場景的運動增程,外骨骼的作用都是放大人體能力而非替代動作。“外骨骼產品不需要複雜的操作學習,穿上後跟着身體的自然動作就能觸發助力,人怎麼走、怎麼動,設備就怎麼配合發力。”他表示。

從工業端到消費端,對於形態機器人的爆發場景,徐振華認爲將更多來自於民用端。“C端戶外人羣的用戶基數非常大,民用產品的低成本化、應用性以及整體設備服務場景的明確性都更便於普及。我們的目標是讓外骨骼機器人成爲一類民用產品,如同手機一樣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表示。

此外,對於產品的形態,徐振華稱,外骨骼機器人實際上並不存在“標準答案”,其技術人機共融,均通過軟件、AI對人體運動進行識別,包括後續通過電機進行阻抗助力輸出。“底層邏輯互通,只是技術展現形態和最終目標產品狀態有千差萬別的可能性。例如,有些人膝蓋不太好,他們更需要保護膝蓋的外骨骼,有些人可能需要對大腿肌肉有幫助,也有些人可能需要給手腕一定的支持。”徐振華表示,外骨骼機器人的爆發,更多取決於大家的應用場景——根據不同場景設計出各種各樣的外骨骼。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實習記者 王天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