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幅大於預期!陸9月CPI年減0.3% 通縮壓力仍在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按年下降百分之零點三,降幅雖然收窄,仍大於預期。分析指大陸抑制價格戰和消費補貼政策已初見成效,但內部消費仍偏疲弱,短期內通縮壓力仍未完全消退。

據最新數據,大陸CPI年比下降百分之零點三,較八月的百分之零點四,降幅有所收窄,但大於路透此前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期下降百分之零點二,爲連續兩個月通縮。今年前九個月CPI則按年下降百分之零點一。另九月大陸全國生產者物價指數(PPI)按年下降百分之二點三,降幅比上月收窄零點六個百分點。今年前九個月PPI下降百分之二點八。

大陸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解釋,CPI年比下降主要受「翹尾影響」(受到上一年變動的影響),本月的年比變動中,翹尾影響約爲負零點八個百分點,今年價格變動的新影響約爲零點五個百分點。食品和能源價格下降是主要因素。

華爾街日報指出,經濟學家分析,大陸物價下降幅度收窄顯示,北京近期抑制企業價格戰和推行消費補貼的政策已初見成效,但其國內消費仍偏疲弱,短期內通縮壓力仍未完全消退。

面對中美貿易戰火再起,國際貨幣基金(IMF)近日強調,大陸必須重新平衡其經濟增長模式。

路透指出,IMF首席經濟學家古林查斯表示,大陸的出口增長引擎正在熄火,其大量生產出口產品,但這些商品的價格向下表明市場的吸納能力有限。他重申,IMF長期建議大陸當局向可持續的國內需求進行再平衡。

他並在一篇配合IMF預測發佈的文章中形容,大陸的經濟前景「令人擔憂」。隨着房地產投資持續萎縮、整體信貸需求疲弱,金融穩定風險高企,經濟正處於債務、通縮陷阱的邊緣。他並指,美中貿易緊張升級對全球經濟構成重大風險,若關稅衝突擴大,可能顯著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