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兒少交通死傷 民團:改變通學路徑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認爲,各國實務皆顯示學區降速是國際趨勢,建議盤點實務難設30公里速限的學區,思考改變主要通學路徑。(本報資料照片)
交通部統計近年兒少交通死傷,2022年2.6萬人,2023年3萬人、2024年2.9萬人,今年1至6月1.4萬人。立法院法制局針對提升學童交通安全,點出各學區因地制宜導致的學區速限一國多制爭議,建議學區時速入法明定30公里。交通部迴應實務難執行;民團認爲,若難執行建議思考改變通學路徑。
法制局指出,校園周邊人行空間改善參考指引僅具建議性質,各縣市因地制宜後速限差異大,如部分學區速限30公里,但也有高達50公里處;車速30公里以上時,發生車禍事故死亡機率將大幅增加,韓國在距學校很遠處,明顯標誌提醒駕駛減速;學校周邊違規罰款提高至2倍以上,建議法律明定鄰近中小學生主要出入口特定區域範圍內設通學區,規範速限不得超過30公里。
交通部迴應,實務上因校園周邊常鄰近主要幹道,有紓解交通需求,若強制降速至30公里恐有交通瓶頸,建議主管機關評估若無法降速,需透過配套改善,如實體人行道區隔人車、路口行車管制號誌等,公路局也滾動檢討轄管省道速限,未來將納各方實務經驗精進指引,強化並研議學區降速可能性。
靖娟基金會執行長許雅荏認爲,面對少子化衝擊,兒少交安更令人憂心,各國實務皆顯示學區降速是國際趨勢,臺灣已增設學區起終點牌面,建議盤點實務難設30公里速限的學區,思考改變主要通學路徑。
交通安全教育方面,教育部表示,爲營造行人優先的交通安全環境,參酌亞洲鄰近國家課程向下紮根作法,已將「安全教育」列入12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議題。現行高中以下學校均將交通安全結合領域課程或校訂課程實施,相關領域教科用書也已納入交通安全內容,確保學生均能習得交通安全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