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國外感染風險 國產血液製劑拚提升自給率至八成

左一爲澳洲辦事處代表Mr.Robert Fergusson、左二重症肌無力病友許秀美小姐、左三臺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左四食品藥物管理署藥品組長組長林建良、右四臺灣血液基金會侯勝茂、右三臺灣血液基金會執行長王宗曦、右二中華捐血運動協會副理事長魏升堂、右一醫務處顧問洪正升。圖/血液基金會提供

我國無償捐血推動成功,捐血率全球第一,現在醫療院所供應無虞,但血液製劑仍然高度仰賴進口。臺灣血液基金會今天表示,將提高血液製劑自給能力,目前不到自給率不到一半,目標國產血液製劑達八成。

食藥署日前公告114至115年度血液製劑預估需求計劃,明年度需求均上升,導致血漿需求量顯著提升,血漿原料從14萬公斤變爲17萬公斤。我國血液製劑由血液基金會收集血漿原料,並且委託澳洲CSL血漿分離工廠製成國血制,共有「20%人血清白蛋白」、「人類免疫球蛋白」及「第八凝血因子」三種製劑。

食藥署藥品組組長林建良指出,推動我國的血劑製劑,可在國外發生疫情或供應中斷時,保有自有血漿來源,避免因進口困難,也能降低將國外潛在感染源引入國內的風險。

血液基金會董事長侯勝茂指出,國產血製劑尚未達足量供應,仍須依靠國際廠商與進口製品支撐需求。爲建立國血製劑缺藥預防機制,除掌握國內市場需求趨勢外,更建立國內庫存機制,例如維持國血製劑免疫球蛋白至少2個批號、6個月以上庫存量,目前也極積洽詢並規劃多來源的血液製劑製造廠,以因應緊急突發狀況。

血液基金會執行長王宗曦表示,面臨高齡化與少子化,年輕族羣全捐血意願降低,是一大挑戰,但目標仍希望把現在國產血劑製劑佔比從五成,提升到八成,甚至是百分之百。

侯勝茂說,我國現在已有第二代免疫球蛋白技術,可在室溫儲存,較第一代需冷藏運輸技術明顯進步,提升運送彈性。

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葉建宏補充,免疫球蛋白廣泛應用,特別是調節免疫系統,給予身體恢復正常機會,是救命關鍵,如慢性炎症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格林巴利症候羣、重症肌無力等。

▪ 報稅進入延長期最後一個月! 錯過小心面臨滯納金 ▪ 今年報稅怎麼繳纔不吃虧? 2025新制亮點總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