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川普關稅威脅!美媒揭「習近平20年大旗」 斷開對歐美依賴
▲美國總統川普、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30日在南韓釜山金海國際機場會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試圖透過對中國大陸商品加徵關稅,削弱中國製造業優勢並振興美國產業。但分析指出,川普策略不僅未達目的,且因中國長期推動自力更生與掌控稀土等關鍵產業,使美國企業和盟友受損,而中國則在全球製造業競爭鞏固優勢,凸顯華府對北京施壓籌碼有限且策略混亂。
川普在第一任期及現階段均祭出廣泛關稅,希望迫使中國改變出口與製造政策,並藉此削弱北京對全球市場的控制。然而,《紐約時報》與《印度時報》分析指出,這些關稅策略反而暴露美國弱點。中國掌握全球69%稀土採礦、92%精煉及98%稀土磁鐵製造市場,使美國一旦過度施壓,將面臨電動車、半導體、手機及高科技製造產業受阻的風險。
爲了避免生產中斷,美國川普政府不得不降低關稅、延緩高科技出口禁令,形成對中國的「折衷妥協」。
更令人關注的是,川普對盟友也加徵高額關稅,例如加拿大的芬太尼相關產品稅率達35%,印度與巴西甚至高達50%,而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部分關稅則被削減至10%,使美國企業在供應鏈轉移上失去誘因,反而加深對中國依賴。
華府商界人士指出,這種策略混亂讓跨國企業對美國作爲穩定經濟夥伴的信任度下滑,反而強化中國作爲全球工廠的地位。
中國20年來推動經濟自立政策,更讓川普的策略難以奏效。自從胡錦濤、習近平以來,北京持續推動「內循環」和製造業自立,逐步建立對美國施壓的關鍵節點。除了稀土外,中國在抗生素、藥物原料、電氣設備與低階晶片等領域也掌握重要優勢,讓美方在試圖反制時的可用手段大幅減少。
分析認爲,中國透過穩健策略、分步佈局,已在全球供應鏈及貿易規則上取得主動權。
近年中國在製造品質與產量上均取得顯著進展,僅商用飛機與最先進半導體等少數高端領域仍依賴歐美。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更明確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路強國」,凸顯自力更生與關鍵產業優先發展的決心。
專家指出,習近平善於找到方法逐步排除中國對美國進口產品的依賴,除了最先進半導體外,美國對中國供應鏈的影響力早已大幅減弱。
目前川普雖仍對中國進行關稅施壓,但效果有限。美國企業和勞工被迫承受成本上升與供應鏈不穩定,至於中國則透過精準的反制措施和長期規劃,保有出口優勢與關鍵資源控制權。《印度時報》形容,「中國在下棋,美國在玩圈圈叉叉」,凸顯川普政府策略混亂與中國策略的耐心和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