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薪酬倒掛」 大陸央國企改革開始動真格了?

劍指「薪酬倒掛」,大陸央國企改革開始動真格了?(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公衆號「職海集」報導,年初這場席捲大陸央企、國企的薪酬改革消息,讓不少央、國企人感受到了凜冽的寒意。表面上看是一場單純的薪酬調整,實際上卻折射出更深層的變革:從限制不合理高薪到整治薪酬倒掛,從規範津貼補貼到嚴控職級收入,這場改革正在觸及體制內最敏感的神經。

薪酬倒掛,這個長期存在的頑疾終於被擺上檯面。它就像一個公開的秘密,人人都知道,卻沒人敢碰。因爲這背後牽涉的,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收入差距問題,更是錯綜複雜的人事關係和利益分配。

最典型的表現是:子公司高管的年薪能達到集團領導的三到四倍,一些業務骨幹的收入甚至超過了直屬領導。這種上下級收入嚴重倒掛的現象在央國企中並不罕見,尤其在一些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子公司中更爲普遍。而更令基層不滿的是,普通員工的年收入往往還不及高管的十分之一。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簡單:總部領導是體制內的「官員」,受行政級別約束,薪酬有嚴格限制;而子公司高管是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薪酬自然也跟着市場走。就這樣,一個看似荒誕的現象就這麼存在了多年。

但現在,這種局面即將被打破。新的政策要求,子公司負責人的收入不得超過集團的三倍。這意味着,那些收入遠超體制內標準的職業經理人,薪酬將面臨大幅調整。

與此同時,針對各類「花式補貼」的清理也在展開。過去那些通過津貼、獎金、專項等名目來變相提高收入的路子,都將被堵死。這是一場動真格的改革。

然而,基層員工對這場改革卻充滿憂慮。

在一個央國企內部交流羣裡,不少員工都在感嘆:「最擔心降本增效的壓力最終轉嫁到我們頭上。這些年公積金比例一降再降,年終獎不斷縮水,福利也在逐年減少。連過節費都從原來的每年四次變成了兩次,金額還在縮減。我們的實際收入是在不斷下降的。」

在一線城市工作的基層員工更是苦不堪言。房貸、車貸、孩子教育、老人贍養,這些剛性支出一項都少不了。扣除五險一金後的實際工資,勉強夠維持基本生活。有人苦笑道:「央國企基層,月光族的標配。每個月工資到手的那一刻就已經被各項支出瓜分乾淨了。」如果這次改革最終還是由基層來承擔成本,無異於是在寒冬裡再澆一盆冷水。

當然,改革並非簡單的「一刀切」。在限制不合理高薪的同時,政策也爲高端人才留下了空間。對於那些真正的科技人才、稀缺人才,將實行「一人一議」的薪酬制度,甚至可以突破限薪紅線。

這樣的差異化政策,傳遞出明確的信號:國家要通過薪酬槓桿,引導人才從傳統行業向科技創新領域流動。這不僅是一場薪酬改革,更是一場產業轉型的催化劑。

高管擔心收入銳減,基層憂慮切身利益受損,這些都是任何變革都無法避免的陣痛。關鍵在於,如何讓改革的成果能真正惠及每一個員工,而不是淪爲一場「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形式主義。

國企改革,需要的是動真碰硬的勇氣,而不是避重就輕的敷衍。真正的改革,不是簡單地削減高管收入,而是要重構整個薪酬分配體系:該限的堅決限制,該升的大膽提升,讓收入分配真正體現工作價值和貢獻。

唯有如此,改革纔不會淪爲一場表演,央國企才能真正激發活力。否則,即便限了高管的薪,堵了尋租的路,但基層依舊困頓,人才依舊流失,這樣的改革又有什麼意義?

這場改革,不僅是在治理薪酬亂象,更是在重塑大陸央國企的未來。是雷聲大雨點小的過場,還是真刀真槍的變革,就看這一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