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臺灣半部文學史 時報文學獎頒獎 展現不凡

時報文學獎3日舉行頒獎,各類獎項得主合影。圖/本報系提供

由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主辦的第43屆「時報文學獎」,3日於中國時報大樓舉行頒獎典禮,本屆以「繁星閃爍,文學不凡」爲主題,《中國時報》總編輯王銘義表示,在後疫情時代更需要文學的心靈洗禮,全球華文作家此時參與歷史書寫,更是意義非凡。文化部長李永得也出席現場,他表示,時報文學獎的影響力十足,是華文世界具指標性的文學獎,現今許多作家都是出自這個獎項。

李永得表示,他和中國時報總編輯王銘義、中國時報總主筆陳琴富,都是新聞界的老友,「我們對時報文學獎的歷史和影響力都很清楚,這是現今臺灣三大報系的文學獎之一,更早之前,時報文學獎就展現對臺灣文學的影響力,是華文文學界指標性的文學獎。」

李永得表示,希望這個歷史悠久的平臺可以持續下去,「感謝報文學獎過去幾十年的努力,文化部也會繼續和大家一起努力。」

主辦單位中國時報總編輯王銘義表示,時報文學獎43年來,可說是臺灣半部文學史,也是臺灣文學界的喜馬拉雅山。王銘義指出,打開1978年的名單,都是文學前輩大家,包括宋澤萊、洪醒夫、古蒙仁、邱坤良等人,「時報文學獎可說是引領文學發展很大的推力,能爲臺灣挖掘更多文學新星。」

王銘義表示,感謝評審在過去幾個月以來,從衆多作品挑選出重要的文學作品,「在大疫年代,文學書寫是一個出口,也是一個增強生命韌性的平臺和工具,文學反映社會百態,很榮幸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華人世界的創作,可以一代傳一代。」

而本屆影視小說獎首獎系獎金50萬以來首次從缺,評審林俊穎表示:「從缺雖不是好事,但請大家務必理解評審是守門員的職責和堅持,在文學蕭條的年代,文學和小說還是有不能妥協和輕忽的地方。」也希望有志者深思如何將傳統的小說的「手藝」與新的影視相融。而今年進入決選的15篇作品,稿源包括整個地球,題材也百無禁忌,實驗而大膽,令人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