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災保育見成效!南投國有林防災設施僅18%被颱風摧毀

▲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科技治理及生態保育持續精進。(圖/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提供, 下同)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氣候變遷導致極端氣候所引發的臺洪災害頻仍,林業保育署南投分署委託中興大學團隊調查南投縣國有林地內完工3年以上的治山防災工程構造物,發現約18%因112年卡努颱風、113年凱米颱風等天災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另約82%構造物狀態良好,顯示治山防災工程有效發揮減災功能:穩定國有林地、防止土石流侵襲,並迅速恢復周邊生態與地貌平衡。

南投分署表示,除辦理治山防災工程,並持續調查完工3年以上(104年至110年間)的構造物現況與進行效益分析;去年透過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團隊分析與調查結果,共104件工程構造物絕大多數狀況良好,平均益本比也大於1,損壞部分也已編列經費辦理修復工作。

此外,該分署也發展創新技術以優化治山防災工程安全監測系統,由興大團隊針對其轄內重點關注區域-萬大溪及清水溪匯流口進行中長期監測試驗,現場設置水位計、流速計及埋入無線觀測粒子及數值模擬分析,發現大型臺洪事件期間溪流產生3至5公尺的刷深情況,洪水退卻後刷深區域逐漸被土砂填充;分署說明,假如構造物基礎深度設計不足,將容易產生傾倒下陷的損壞,但近年在該關注區域的治山防災構造物基礎深度都在8公尺以上,經評估安全無虞,現場檢測也未發現河牀衝淤劇烈變動造成構造物基礎趾部損壞的情形。

南投分署李政賢分署長表示,林業保育署已建立完善的工程管理及維護網絡,並納入生態友善機制,爲國土安全與環境永續持續貢獻,提供未來治理方針的調整重要的參考依據;南投分署也採取滾動式管理策略,確保治理工程持續發揮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