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價值還是輪動成長?好買財富張茹談2025投資策略

(原標題:堅守價值還是輪動成長?好買財富張茹談2025投資策略)

“我們希望配置的主觀基金裡,主要基金關注於已經固若金湯的成功者的今天,但也有幾隻基金重點關注正在攻城略地的創新者的明天。”

“今年投價值會虧錢嗎?有可能,如果資金都進入了成長。會長期賠錢嗎?不可能。”

近期,好買財富聯合創始人、董事張茹在最新的策略觀點中犀利發問:當市場追逐“顛覆性增長”時,價值基金還能持有嗎?今年投價值會虧錢嗎?

本文整理自張茹最新觀點,通過闡述配置的核心邏輯,探討如何在價值與成長的博弈中找到最佳的配置策略,爲投資者在複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提供策略參考。

2025是從價值輪動到成長的一年嗎?

2025年的開年,由151億票房的哪吒和大模型平權的DEEPSEEK點燃,由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和兩會的發文夯實,A股交出了4.92%的業績。其中人工智能指數上漲27.2%,中國的M7(阿里,騰訊,比亞迪,小米,美團等)上漲40%+。

類似地,根據布倉與人工智能概念的相關性,私募主觀基金從2.7%到20%+都有;私募量化基金漲幅也從8.8%到20%+不等。(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截止日期:20250307)

2025是從價值輪動到成長的一年嗎?

春暖花開,成長基金出來活動了

生於量化投資的DEEPSEEK對中國投資界有別樣的影響。樑文鋒作爲量化四大天王之一幻方的創始人,2021年推出萬卡訓練平臺時,業界主要還是認爲是爲了做量化,很難想象一家量化資管去做“星辰大海”。量化界過去的傳說,是學而優則商。舉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例子:大獎章基金創始人西蒙斯,23歲獲得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數學博士,與陳省身合作提出“陳-西蒙斯定理”,30歲做到數學系主任,培養了包括丘成桐在內的多位傑出學者。轉投量化後,在1988-2018年間,其管理的大獎章基金的年化業績爲39.1%。而樑文鋒正好相反,從做量化出身,在業界不解中轉投大模型,用在量化上累積的資源推動了中國原創大模型及大模型平權,並在之後點燃了其他量化大廠,例如寬德,推出了自己的WILL智能學習實驗室。這些事實在2025之前,可能大家更覺得是大模型的“幻覺”,無法在真實世界想象。

星辰大海的意義是什麼?2024年9月26日之後,我們調升了對A股的看法,但更多是基於去配置一些不會被世界改變的資產和策略,我們當時這樣說:一是超預期的態度和政策削減了自上而下的宏觀風險,有助於穩定企業基本面,二是自下而上選擇股票型基金時,仍會首先重視那些會選擇有價值的企業的基金,即股票後面的企業的業務長期穩定或有機會成長,有概率能長期確定地生產現金流。這樣的企業,不是一個簡單的價值和成長的標籤來定義的,是在一個合適的價格上,它稱出來的未來現金流的重量是物超所值的,值得去配置的。除了主觀基金,在量化基金上,雖然量化指增目前的阿爾法還沒出來,但市場活躍了,波動了,如果BETA能穩住,阿爾法應該也會到來。

2025年3月,春暖花開,在樑文鋒的“務必要瘋狂地擁抱雄心,且還要瘋狂地真誠”的星辰大海下,我們仍然堅持對價值的看法,但是確實也增加了對能改變世界的資產和策略的關注,因此自2月起,除了去年9月提出的主觀均衡基金和量化指增,我們增加了對獵手型成長基金的關注。我們希望配置的主觀基金裡,主要基金關注於已經固若金湯的成功者的今天,但也有幾隻基金重點關注正在攻城略地的創新者的明天。

四季輪迴,農夫繼續耕耘着週期

那價值基金還能持有嗎?

選價值基金不難,難在投價值基金,因爲它好的時候,通常整個市場都在去風險,歷史上最大的價值基金公募中沒有超過300億的。而在成長飆升的時間,價值基金看着似乎有點雞肋。在這樣的時間,每年10%、15%的回報又不行了,和人工智能相關性高的個股漲50%都算少的。那麼今年堅守價值基金有意義嗎?

對宏觀上不可能是神的我們來說,當然有。每年10%的回報、15%的回報,慢慢地讓組合給你賺長期穩定或穩定增長的現金流,多好的商業模式,而且和成長還有負相關性,可以避免整倉陷入一種環境。這對主打一個方向、一個風格的投資人聽起來矛盾,對配置者卻是很舒服的:如果配置的東西像農夫一樣能自己養活自己,不管宏觀環境如何,尤其能在宏觀波動時照顧好自己的淨值,甚至賺點錢,這是多麼好的底倉。

今年投價值會虧錢嗎?有可能,如果資金都進入了成長。會長期賠錢嗎?不可能。一個以折價佈局的有長期現金流的企業組成的組合,裡面可能有一些企業看錯了,可能有一段時間因爲市場不給正常的出價有虧損,或漲幅相比成長風格有限,但市場長期一定會稱出企業真實的重量,給予回報。只是因爲市場不在價值風格上時,價格的實現曲折,資金利用率低,需要時間。

相比而言,對成長基金的配置,我們應該謹慎一些,控制好倉位。如果大家回到公募、私募里拉一下業績,成長風格的基金回到新高的都還不多。成長的難題是如何對技術路線還未確定、供給側還未乾淨,需求側常常變動的企業估值?比如AI AGENT,今天包括企業自己,能預測一年、兩年、三年後,是否自己品牌的手機、車或某個電器、電子產品,或某軟件入口,能成爲AI時代的C端流量超級入口,成爲AGENT?甚至AI對C端的爆款形式是不是AI AGENT?我們推薦更均衡的量化,也推薦在2021之後殺成長的三年中堅守成長的資管,跌過30%、30%+,但是回到了新高,或回來大半。瞭解成長的癲狂,吃過成長的虧,專注於成長,才能享受到成長的彈性。

更平和,更豐富

2024年以來,相當的價值風格資管基於價值,配了騰訊,阿里等,相當的均衡風格資管基於逆向,配了舜宇,寧德等,一些資管基於成長,配了小米,比亞迪,中芯等。人工智能、先進製造、國產替代、全球優勢的星辰大海需要各種階段的各種企業,也會讓在自己的方法上耕耘或狩獵的各種資管受益。

2025,我們的股票基金配置,要防止過於陷入一種宏觀環境,可以平和一點,豐富一點,周全一點:用價值基金做底倉,在活躍波動的市場裡配一些量化指增,在政策支持的星辰大海里謹慎配一點成長基金。

尋找和社會有最大公約數的資產和策略,少假設,多配置。少追風,多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