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AI戰略,百度要打「持久戰」 | 智氪
作者 |丁卯範亮
編輯 |鄭懷舟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2024年11月21日,百度集團公佈了2024Q3的財務報告。
數據顯示,2024Q3,公司錄得營業收入336億元,其中核心收入265億元,核心淨利潤爲75億元,同比增長17%,超出市場預期。
整體來看,2024年第三季度,百度的“AI含量”進一步提升,當下AI已經成爲驅動百度長期增長的引擎,不僅帶動雲業務穩步增長,而且也加速了傳統業務的高質量轉型。
三季度業績概覽
本季度,百度實現營業收入336億元,其中,百度核心實現營業收入265億元,與去年持平。將百度核心進一步拆分,季度內公司在線營銷收入爲188億元,同比下滑4%;非在線營銷收入爲77億元,同比增長12%,主要得益於智能雲業務的增長,2024Q3智能雲業務營收達49億元,同比增長11 %。
利潤方面,2024Q3公司實現經營利潤59億元,其中核心經營利潤57億元,對應核心經營利潤率21%;同期,歸母淨利76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核心淨利潤爲75億元,同比增長17%,對應核心淨利潤率爲28%。
整體來看,百度這份三季報,在當下行業整體承壓的背景下,表現超市場預期,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智能雲業務持續發力並開始充當新的業績引擎,同時,AI對傳統業務的重塑也爲百度長期高質量可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礎。
實際上,自2023年百度宣佈AI重構業務後,資本市場對百度的關注重心更多轉向了其在AI的領域的進展,而並非單純的財務數據表現。
在本次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上,百度提到截至11月文心大模型調用量達15億,日均處理Tokens文本超1.7萬億,相較一年前首次披露的5000萬次日均調用量增長30倍;與此同時,今年9月,百度文庫AI功能的月活用戶(MAU)突破5000萬,同比增長超300%;百度App的AI功能已覆蓋近七成月活用戶,超過20%的搜索結果頁面涵蓋AI生成內容,這些數據均代表着百度業務的AI含量進一步提升。
AI長期戰略效果初現
如前文所述,在本季財報和電話會議中,百度披露的三組數字值得格外關注:文心大模型調用量達15億、百度文庫AI功能MAU增長300%、百度搜索AI功能覆蓋近70%的月活用戶且超過20%的搜索結果頁面涵蓋AI生成內容。
爲什麼這三組數字如此重要?因爲這與百度的長期戰略直接相關。
那麼,百度的長期戰略究竟是什麼?
繼半年前提出全面轉向“以人工智能爲優先”的戰略方向之後,本次財報中,李彥宏再次強調,百度的長期戰略重點是人工智能能力的提升,這也是推動其向AI轉型的基石。
在這場如火如荼的AI革命中,很多海外大廠把戰略重心放在了新技術的顛覆上,從而忽視了技術嚮應用端的落地。但長期來看,AI能否真正實現商業價值的關鍵在於技術能否賦能應用從而產生不一樣的化學反應。
與海外大廠的打法不同,百度正在形成以AI爲長期戰略、以應用驅動爲主要實現路徑的核心打法。這種打法的本質是需求效益最大化,通過實現產品與技術的最大契合來更好地運用大模型能力。通俗來講就是以用戶的使用需求爲落腳點,在此基礎上通過持續優化模型能力而推動技術進步。
李彥宏在近期訪談中也曾提及,“百度戰略取捨的第一性原理是應用驅動。更多希望儘早接觸場景及接觸應用,看在這個過程當中到底遇到了什麼問題,大家遇到的最多的問題,就是我們優先解決的問題。”
從本次財報和電話會披露的信息來看,當前這種核心打法的成果已經開始初步顯現。
首先,近一年作爲基座的大模型調用量出現了指數級增長趨勢,截至11月,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調用量已經超過15億,日均處理Tokens文本超1.7萬億,相較一年前首次披露的5000萬次日均調用量增長30倍,這代表着大模型應用在百度內外均出現爆發式增長。在電話會中,百度也披露AI的廣泛應用推動了API調用量的增長,特別是在搜索、文庫等產品中。此外,外部API調用也在快速增長,尤其是在在線教育、社交媒體、餐飲服務等領域。
其次,憑藉不斷提升的AI能力,百度的“老”應用重煥新生。以百度文庫爲例,其正在通過AI重構實現轉型。今年9月,百度文庫AI功能的月活用戶(MAU)突破5000萬,同比增長超300%,且用戶付費意願不斷增強,第三季度訂閱收入同比增長23%。近期舉辦的百度世界2024上,百度文庫與百度網盤聯合打造了工具類智能體“自由畫布”,亮相首日即吸引超20萬人排隊預約。
最後 ,本季度百度雲收入增長11%到49億元,AI收入佔比提升至超11%,構建起百度的第二增長曲線。根據電話會披露,三季度,百度智能雲的增長主要由互聯網、教育、金融等行業對模型訓練和推理的高需求帶動,其中,來自腰部企業客戶的增量收入環比增長170%。據IDC報告,在中國AI公有云市場,百度智能雲已連續五年位居第一。
智能體+搜索,進一步打開想象空間
近年來,在行業整體疲弱的大背景下,搜索業務面臨一定的增長壓力,但作爲百度的基本盤,搜索的重要性從未降低。根據電話會的披露,目前百度APP 的AI功能覆蓋70%的月活用戶,百度搜索上超過20%的搜索結果頁面涵蓋AI生成內容,這是一個更加面向未來的數據,作爲對比,谷歌目前的覆蓋率不足50%。
百度在AI應用方面的種種動作表明,未來搜索將大概率成爲其AI全新生態的第一入口。
百度曾多次強調,智能體是AI應用的最佳形態。簡單來說,智能體就是可以實現多方面AI功能的應用自主化程序,同時各個應用間可以協同工作,以最大化滿足用戶需求。如百度最近推出的無代碼工具“秒噠”,就是大模型和智能體的結合,基於文心大模型思考、規劃等能力,秒噠可實現對不同類型智能體的調度、編排,從而實現智能體協作。
不難看出, 在用戶對智能體多場景的需求下,搜索天然就擁有對接多維度供需的能力。因此,百度搜索也就成爲智能體的最佳入口。正如百度在電話會上所言“無論用戶何時有需求,我們都能通過將多種格式相結合的方式,爲他們提供不受限制的、按需定製的個性化內容。”
在此前財報的披露中,百度往往只披露AI生成的搜索結果佔比,但這次財報則披露了AI應用的覆蓋率。披露口徑上的轉變,也代表了百度對未來AI的態度,即AI功能不僅僅是AI生成,更大比例是“智能體”。
因此,隨着未來百度智能體生態的持續建設,搜索也可以受益於AI技術的爆發,重新回到快速增長軌道。在智能體+搜索的全新生態下,百度基本盤的想象空間被進一步打開。
從二級市場估值的角度看,目前百度港股的PE-TTM僅10倍出頭,分位數位於近三年3.43%、5年18.66%,明顯處於偏低位置。站在AI全面轉型的關鍵時間窗口,市場顯然還並未從AI能力以及未來AI對傳統業務的重塑作用進行充分定價。考慮到上述因素後,當前的百度可能已經到了長期投資的最佳時點。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看法 。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諮詢並謹慎決策。我們無意爲交易各方提供承銷服務或任何需持有特定資質或牌照方可從事的服務。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