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商鬆口氣 14縣市宣佈建照展延

全臺各縣市延長建築期限調查

缺工問題嚴重、房市疲弱、銀貸排撥卡關,中央銀行又對土地融資設有18個月限期開工令逼近,建商正面臨上有鍋蓋、下有鐵板的空前挑戰,財務壓力破錶。爲協助建商度小月,臺北市宣佈展延建造執照建築期限兩年,累計全臺已14個縣市實施,自動展延時間自1~2年不等,讓建商暫時減壓。

過去房市非常時期,面臨景氣低迷、或疫情三級警戒時,曾實施過的建造執照的建築期限展延令,最近又在全臺掀起。北市建管處宣佈,2022至2025年所領的建造執照及雜項執照工程,依建築法規定自動增加建築期限2年,無須另行申請。

這是臺北市歷年來第四度宣佈展延建築期限,先前曾因營建大缺工缺料、疫情等因素,分別於2016、2020、2022年延長建照期限。

臺北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陳勝宏表示,住戶對居住安全意識提高,加上臺北市政府強化及精進都更審議效率,這幾年民辦與公辦都更案及危老重建數量激增,加上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限期18個月開工、缺工缺料亟待解決,不少縣市政府陸續宣佈延長建築期限,主要目的,是紓緩缺工缺料帶來趕工壓力,避免影響工安及建築品質。

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秘書長於俊明指出,今年來已有九縣市宣佈展延建築期限,累計近一年以來14個縣市公佈,主要原因在於大缺工嚴重,尤其近幾年,政府積極推動都更危老及公辦都更、捷運聯開案,帶動都更危老案及捷運聯開案邁向開工高峰期,光是高雄,四年內就有十座以上公辦都更案及捷運聯開案動工或簽約。

再加上房市買氣降溫、銀行融資排撥卡關,尤其央行限期開工令,建商根本不得不開工,缺工危機下,營建成本攀升、建築品質把關難度升高。

但陳勝宏也表示,依建築法規定,應如期於六個月內開工,否則會有廢照問題;對於預售屋的交屋,亦須回到買賣契約確實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