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主題館/女子沒三高卻心梗 脂蛋白(a)竟是元兇

脂蛋白(a)是一種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血脂,也是心肌梗塞致病元兇。圖/123RF

61歲楊姓女子生活規律、不煙不酒,高血壓與高血脂也控制得宜,每年健檢的壞膽固醇(LDL)數值都在標準範圍內。未料,日前她因胸痛就醫竟被診斷爲急性心肌梗塞,心臟主要動脈堵塞高達99%,合併血栓,緊急接受心導管手術才撿回一命。她不解明明數值都正常,爲何仍會心肌梗塞?醫師指出,元兇正是「第四種血脂」脂蛋白(a)數值過高。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志維說,許多人僅知道三種常見血脂,包括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三酸甘油脂。但其實還有一項關鍵指標「脂蛋白(a)」,英文名稱爲「Lp(a)」。這是一種與心血管疾病密切相關的血脂,卻常被忽略。

結合壞膽固醇 如同敵人撿到槍

根據研究顯示,脂蛋白(a)會與壞膽固醇結合,使血管更容易發炎、堵塞。陳志維形容,壞膽固醇就像「敵人」,而脂蛋白(a)則是一把「衝鋒槍」,當兩者結合,就像「敵人撿到槍」,對血管殺傷力倍增。

醫界目前尚不完全瞭解脂蛋白(a)未結合時的作用,但已知當它與壞膽固醇結合後,血管會誤以爲它能溶解血栓而讓它進入,實際上卻無此功能,反而更容易造成血管發炎與血脂堆積。

近年臨牀觀察發現,許多沒有三高的患者仍發生心肌梗塞,才逐步揭露脂蛋白(a)的影響。陳志維說,北醫從兩年前開始,針對心肌梗塞住院患者加做脂蛋白(a)檢驗,約400位患者中,有20%數值過高。脂蛋白(a)正常值應低於30mg/dl,曾有一位僅30歲的心肌梗塞患者,未有三高病史,卻檢出高達200mg/dl。

脂蛋白(a)濃度 服用特定藥物可降低

脂蛋白(a)濃度有九成由基因決定。研究顯示,約20%至35%的亞洲人先天超標,非洲族羣則高達40%至50%。過去以爲非洲人罹患心血管疾病與飲食有關,如今發現可能與脂蛋白(a)基因特性有關。

與壞膽固醇不同,脂蛋白(a)難以透過飲食改善。陳志維表示,目前能有效降低其濃度的方式,包括特定藥物與針劑。原用於降低壞膽固醇的後線針劑,現也證實可降低脂蛋白(a)濃度約20%至30%。此外,也有部分口服藥可選用,科學界正積極研發能干擾脂蛋白(a)與壞膽固醇結合的新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