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險變局:醫療險佔比或首超重疾險 多家險司少兒重疾險做“加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上海報道

近年來,我國健康險市場格局快速變化,醫療險與重疾險呈現新的競合態勢。其中,重疾險市場整體趨於穩定,少兒重疾險正在成爲重疾險市場的主要增長引擎之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觀察到,保險公司紛紛通過產品創新來滿足家庭對兒童健康保障的多樣化需求,與成人重疾險產品相比,少兒重疾險產品近年來的升級方向更多地偏向於做“加法”。

在當前利差損風險高懸、產品預定利率逐年下調的背景下,君龍人壽總精算師兼產品開發部負責人雷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與成人重疾險相比,少兒重疾險的(附加責任)空間更大。他認爲,少兒重疾險產品未來會繼續朝着保障更全面、服務更完善的方向發展。與成人重疾險相比,少兒重疾險的生命週期更長,從出生到終身,因此需要更完整的保障體系。目前市場上的少兒重疾險產品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雛形,包括重疾、中症、輕症等責任,未來可能會進一步細化和優化。

值得注意的是,業內預計2024年健康險市場醫療險佔比將首次超過重疾險,而針對整體健康險市場的格局變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認爲,重疾險和醫療險在保障範圍和保險責任上存在重疊,但是覆蓋範圍不同。重疾險可以通過更注重重病和特病的定義、更靈活的保費結構(如高發疾病優先賠)來吸引特定客戶羣體,並作爲醫療險的基礎保障,爲患者提供更全面的醫療保障方案。

少兒重疾險做“加法”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最新的數據,2024年全年,保險行業共取得健康險保費收入9773億元,同比增長8.2%。

在健康險市場持續擴張的背景下,重疾險作爲健康險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少保險公司對於重疾險的開發升級相當重視。其中,給少兒重疾險做“加法”爲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和服務已經成爲不少保險公司的共識。以2月17日最新發布的君龍小青龍6號少兒重疾險爲例,這一版小青龍產品不僅保留了重疾多次賠付、特疾/罕見病額外賠付等優勢,還新增瞭如新發先天性疾病引發的重疾保障、孤獨症保障等特色責任。此外,不久前發佈的招商仁和青雲衛5號也新增了嚴重肥胖手術關愛金等升級保障,進一步完善少兒特疾和罕見病的保障。

可以看到這兩款產品的升級思路均借鑑了近年來少兒羣體較受關注的疾病類型,往保障範圍更廣、賠付力度更強的方向來升級。業內人士認爲,一方面,少兒重疾險因其本身特質,作爲針對兒童的重疾險,其週期更長,價格更低,在附加責任和保障上也更有空間;另一方面,雖然可能購買成人重疾險和少兒重疾險的是同一批人,但是通常成年人對於給自己買重疾險和給孩子買重疾險,願意給出的預算是不同的。

對於產品預定利率下調的影響,上述人士補充道,在保險產品預定利率逐年下調的背景下,少兒重疾險產品的價格確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家長通常對少兒重疾險的保費上漲敏感度更低,家長們更願意爲孩子的健康保障投入更多的費用,而這也是少兒重疾險能夠大膽做“加法”的一大深層次原因。

重疾險與醫療險或可融合

雖然重疾險在我國依然在持續迭代升級,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得益於惠民保和醫療險產品的快速發展,醫療險的市場佔比和保費規模持續增長,2023年醫療險市場佔比首次接近重疾險。2024年,根據業內統計,醫療險規模將首次超過重疾險,成爲健康險市場第一大險種。

面對這兩種最終保障目標接近的險種,替代效應或是重疾險市場佔比逐年下滑的一大原因,不少家庭在選擇保險保障時,會在醫療險和重疾險之間感到猶豫。

事實上,作爲健康險市場的兩大重要險種,雖然都具有保障功能,但醫療險和重疾險其實存在較大差別:醫療險是一種費用補償型保險,主要針對被保險人因疾病或意外產生的醫療費用提供報銷;重疾險則是一種定額給付型保險,當被保險人被確診爲合同約定的重大疾病時,保險公司會一次性支付約定的保險金。這筆保險金可用於支付醫療費用、康復費用或彌補收入損失。

雷飛認爲,重疾險與醫療險更像一個互補關係。醫療險對於重疾險的替代效應在三、四線城市中可能更爲明顯。但對於一、二線城市,一些保險保障意識更強的家庭來說,重疾險與醫療險其實是互爲補充的。他進一步表示,“醫療險本質上是報銷的邏輯,用來支付醫療費用,而重疾一方面也可以將拿到的保險金去報銷。但另一方面,重疾險還有收入補償的作用,尤其是少兒患病,他們通常需要至少一個家庭成員的陪伴。在這種情況下,家庭成員陪伴他的這段時間造成的收入損失就可以用重疾險來做補償。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我認爲重疾和醫療險可以相互彌補。另外,部分優質產品如小青龍還可以解決家長對於醫療資源獲取的擔憂,主動干預健康管理,並提供完善的健康服務,爲重疾險和醫療險從互補到融合,創造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關於重疾險與醫療險的互補關係其實並非一種小衆的觀點,業內普遍認爲,家庭在面對重大疾病時,重疾險能夠幫助家庭從兩個維度獲得經濟支持,減輕財務壓力。龍格建議,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設計“重疾+醫療險”的打包產品,將兩者的保障功能結合起來,滿足不同客戶羣體的需求。

“未來重疾險在中國依然有一席之地”

雖然兩個險種的功能本身並不衝突,但從市場的實際反饋來看,重疾險的增速與醫療險已經逐步拉開差距。

一位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重疾險市場已經可以說是存量市場了。同時,該人士認爲存量市場並非意味着沒有需求,例如,隨着通貨膨脹和醫療費用的不斷上升,早期購買的重疾險保額可能不足以應對未來的醫療費用,因此就需要補充更高保額的重疾險。

儘管市場環境和消費者需求不斷變化,但業內人士普遍認爲,重疾險在中國依然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其中少兒重疾險因細分市場優勢和高槓杆保障特性,成爲家庭健康保障的重要選擇。

雷飛表示,相比較而言,少兒重疾險依然有穩定的消費市場,每年仍然有幾百萬的新生兒需要做保障。

此外,針對整體健康險市場格局的演變,雷飛表示,相信未來健康險市場一定會越來越成熟,商保也會在各方的努力下作爲醫保的補充佔比進一步提高。

談及近期丙類藥目錄的加速落地,雷飛認爲,丙類藥目錄的制定對商保的進一步發展是有幫助的,尤其對於醫療險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隨着商保對羣衆來說更有感知,保險意識進一步提升,也會進一步帶動重疾險的銷售。

龍格認爲,儘管面臨種種挑戰,重疾險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仍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作爲基礎醫療保障補充的特性。未來,重疾險仍有機會通過差異化設計(如更注重輕症或中症保障)、創新產品形式(如重疾+醫療險的打包產品)以及提升服務質量,鞏固其在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