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寬鬆效應 全球上市公司瘋買比特幣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2季全球上市公司的比特幣購買量季增幅,連三季超越指數型基金(ETF)。 (路透)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2季全球上市公司的比特幣購買量季增幅,連三季超越指數型基金(ETF),理由在於監管環境對加密貨幣日趨友善,愈來愈多企業仿效策略(Strategy)公司的操作策略,擴大比特幣儲備量。
根據比特幣數據商Bitcoin Treasuries的資料,上一季期間全球上市公司共購入約13.1萬枚比特幣,季增18%;同期ETF持幣量增幅爲8%,約11.1萬枚。
Ecoinometrics研究主管馬裡指出,比特幣市場4月因川普宣佈關稅政策而劇烈震盪,當月上市公司的比特幣持有量仍增加4%,高於ETF的2%增幅,「這些公司不在意價格高低,而是要擴大比特幣持有量,以便提升對潛在買家的吸引力」。
馬裡表示,「透過ETF持有比特幣的機構投資人,購買動機有別於上市公司,後者累積比特幣的目的,無論如何都是提升股東價值」。
這股趨勢反映,整體加密貨幣產業在川普政府上任後受益於明顯的監管寬鬆。川普3月簽署行政命令,宣佈建立美國比特幣準備,釋出明確訊號,表明這項曾被視爲聲譽風險來源的加密資產,將長存於市場。
ETF上次購幣量超越上市公司爲2024年第3季,是川普再度當選之前。
以今年第2季爲例,GameStop在董事會3月通過將比特幣列爲準備資產後,正式開始買進;醫療保健公司KindlyMD則與比特幣投資公司Nakamoto合併。另外,ProCap也啓動購幣計劃,並準備透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上市。
儘管如此,ETF仍是比特幣持有量最大的單一實體,自2024年1月比特幣ETF在美上市以來,ETF目前共持有逾140萬枚比特幣,約佔2,100萬枚供給上限的6.8%;上市公司持有約85.5萬枚,或4%。
前身爲「微策略」(Microstrategy)的策略公司,仍是比特幣第一大戶,持有約59.7萬枚比特幣。如今有超過140家上市公司仿效Strategy的策略。
然而,馬裡表示,十年後可能不會有那麼多公司奉行此策略,因愈多企業投入,單一企業的投資力道就會被稀釋;再者,比特幣屆時可能已相當普遍,代理買家直接持有比特幣的規範與限制也可能放寬,「上述這波趨勢,可視爲是企業試圖從這種套利機會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