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新二代姊弟傳承永續智慧 水燈手作交流文化

新住民二代李婕芳(左)向大家分享柬埔寨永續共存的生活文化。(移民署提供)

第11屆「新住民及子女築夢計劃」獲獎者《小小調查家-尋找永續生活的傳統智慧》舉辦成果分享會。(移民署提供)

柬埔寨的新二代李婕芳、李軒宇姊弟昨(20)日在臺北市舉辦一場成果分享會。兩人透過移民署「新住民及子女築夢計劃」,返鄉探訪母親故鄉,親身體驗柬埔寨的永續生活智慧,並於分享會中透過互動看板及手作色紙水燈活動,向民衆介紹柬埔寨獨特的永續共存文化。

李軒宇以繪畫呈現柬埔寨芭蕉樹的生活智慧。他指出,芭蕉從花朵、嫩莖到葉子、葉鞘皆可被利用,例如花朵可煮成酸湯,嫩莖可作配菜,葉子則經編織後可作爲天然餐盤。此外,柬埔寨人會利用芭蕉葉鞘與葉子的可分解特性,搭配花材製作「送水節」祈福水燈,不僅環保且具美觀。這種對可分解樹材的利用方式,體現了傳統與永續的結合。

李婕芳則觀察到棕櫚樹在柬埔寨文化中的重要性,她指出棕櫚樹幹可雕刻成傢俱,葉子纖維能編織成帽子,而花蜜則可加工製成棕櫚糖。李婕芳表示,這次返鄉體驗讓她更理解母親從小教導的「物盡其用、惜物愛物」美德,也加深了她與母親原鄉文化連結。

「送水節」是柬埔寨的國定假日,象徵感謝河神賜予的水源與豐收,節日活動包含龍舟競賽、煙火表演及遊燈船等。入夜後,民衆會到河邊放水燈,以表達對河神的敬意並祈求風調雨順。由於在臺灣不易取得製作水燈的原材料,李氏姊弟在分享會上改以色紙代替芭蕉葉鞘與葉子,引導參與者一同手作色紙水燈,藉此營造異國節慶氛圍,並讓民衆在體驗中認識柬埔寨文化的永續內涵。

移民署舉辦「新住民及子女築夢計劃」已進入第11屆,協助新住民及其子女實現夢想,並推廣多元文化。此計劃鼓勵新住民及子女連結母國、探索自我,並透過成果分享增進多元文化的尊重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