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飲食文化小記

來源:人民日報

第一次品嚐的柬埔寨美食,是一頓早餐。從國內飛暹粒,到達賓館剛剛早上7點,放好行李,我就去了餐廳。

自助餐,主食只有炒飯和米線兩種。我請服務生燙了一碗米線,細潤晶亮,清淡鮮美,味道微甜。配菜襯以一塊白蘿蔔、一塊紅蘿蔔、兩根青菜,還趴着兩個切成一半的肉圓子。

米線分量太少,又舀了一小碗炒飯,也有甜味,看來柬埔寨人喜歡甜食。還沒飽,我又去點了一小碗高棉傳統麪條,加上少許蔬菜,再澆上由椰子碎、蝦末、魚末、花生加上黃咖喱熬製成的湯料,拌勻開吃。這個不甜,口味特別。

其後在柬埔寨旅遊數天,感受到當地人日常飲食以大米爲主,魚蝦、菜蔬等爲輔。位於柬埔寨西部的洞裡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泊,出產豐富的淡水魚,是柬埔寨的“肉食倉庫”。充沛的淡水資源也保障了稻米豐產,不僅滿足柬國內需求,還能加工出口。

柬埔寨人對於魚類菜品非常喜愛,做法也簡單,魚肉煮熟後,直接蘸着調味料吃。蘸料頗有講究,花生和香料是必需,其他可根據口味添加。一道做法複雜些的菜餚叫阿莫克魚,產自洞裡薩湖的魚去骨,用椰漿、檸檬草、鮮椒醃透,再用芭蕉葉包裹蒸熟,最後舀入蒜頭、香茅草、咖喱、椰漿、辣椒等打成的醬料。魚肉溫潤,醬料濃稠,香氣鬱烈,入口醇厚。

蔬菜則多數生吃,或加入當地特色辛香作料涼拌。各種蔬菜配上蔥、姜、蒜、椰汁等特色調味料,酸鹹適度,稍有辣味,清爽可口,尤其適宜在燠熱的氣候中食用。

柬埔寨居民有席地而坐、用手直接抓飯吃的飲食習慣。傍晚時分,我們從景區出來,看見一些家庭在地上鋪好氈子,飯菜置於其上,家人圍坐,用生菜葉裹米飯,蘸着不同醬料送進嘴裡大快朵頤。

柬埔寨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周達觀所著《真臘風土記》中的“醞釀”詞條專門記載柬埔寨“酒有四等”。由於這裡終年炎熱,當地民衆尤喜加冰塊的啤酒,清涼爽口,消暑解熱。如今,柬埔寨的酒品種繁多,啤酒、草藥酒、米酒、棕糖酒等等,琳琅滿目。導遊說柬埔寨還有一種蘑菇酒,喝來有花香。我好奇,問他能不能嚐嚐。他說這酒不在市面流通,如此,只好作罷。

在柬埔寨逗留數日,壯麗輝煌的吳哥古蹟、豐富多彩的當地文化和略帶神秘的歷史傳說,令我領略到這個東南亞古國的風情,當地美食亦給我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譚文春)

《人民日報》(2025年05月12日17版)